南宋一代目!
宇文虛中身敗名裂,背負罵名,忍辱負重,不就是為了等到官軍收複北方失土?
沒想到這一日來的這麼快。
他也是萬萬沒有料到。
楊沂中抿著嘴說道
“陛下,李成雖死,劉豫猶如斷了一條胳膊,可是兩河地區最難對付的還是完顏撻懶和完顏粘罕,他們這數萬人才是咱們的心腹大患。”
宇文虛中深深的看了一眼楊沂中,言道
“我可不敢頂著陛下這個名號,再過些天就不是了,隻是不想落得張邦昌這樣的下場,楊將軍還是饒過我吧。”
若不是沒得選,誰又願意以身飼虎。
宇文虛中也更想留在朝中,當一個相公多好,不求名揚天下,隻求為大宋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一份心血。
……
建康城依舊是滿城風雨。
除了襄陽六郡被收複之外。
大理和西北都沒有傳來什麼好消息。
當然,也沒有什麼太壞的消息。
雙方都在拉扯之中。
曲端這邊剛剛端掉了西夏一個府縣。
金兀術就悄悄的偷掉了川陝一處州治。
雙方打得有來有回,戰事膠著。
大理,水目山。
自南詔開始,佛教便成了南詔國的國教。彼時,寺廟、佛塔林立,僧侶雲集,人們紛紛燒香禮佛,儼然一片妙香佛國之景。
在南詔國王勸龍晟下旨委派下,普濟禪師在原寶華山用錫杖在地上戳出清泉開山建寺的傳說,這便是“水目山”的由來。
水目山,曾一度是南詔大理國時期的皇家禪林、雲南禪宗第一寺、佛教文化第一山。
一直崇尚佛教的大理國,相繼有段氏國公仁懿太後之父、天子之外祖高氏淨妙澄禪師與侄子皎淵智玄禪師和近十位大理國王相繼禪位為僧,皆到水目山參禪受戒。
使水目山佛教盛極一時,一度成為川滇地區佛教文化的傳播中心,呈現出“萬眾皈依,千衲繞圍,從者如雲”的空前盛況,水目山由此成為聲名遠播、高僧雲集的名山法地。
高氏殘軍退到了此處佛教重地。
宋理聯軍一路追擊至此。
毋庸置疑,高順貞是一個權臣,但不是一個奸臣,他是大理國的無冕之王,人稱“高國主”。
兩軍陣前。
披頭散發的高順貞出馬。
模樣淒慘無比,聲嘶力竭的說道
“段正嚴小兒,可敢出來,老夫要殺了你這廝。
無恥小人,快出來。”
少頃,宋理聯軍傳來了一陣異動。
頓時有不少人出列。
大部分人都是宋軍的模樣。
其中就有高順貞最咬牙切齒的人。
段正嚴,也就是段譽。
曆史上出家去當和尚的那一位。
高順貞氣惱。
一向被他隨意欺淩的段正嚴,一改往日裡卑微懦弱的模樣,橫眉冷對站在他的身前。
段正嚴也知道自己已經被宋軍綁上了戰車。
無可奈何,他已經將整個大理國都裡邊的高家人屠戮一空,和高家結下了不死不休的仇怨,甚至在宋軍的教唆下,烏蠻三十七部土司頭人通通被他們殺了乾淨,幾乎沒有留下什麼活口。
安上的罪名全都是叛亂。
這無疑讓大理國的皇室得罪了所有的烏蠻三十七部,現在有宋軍彈壓著,那些人還不敢造次,如果宋軍走了。
絕對會有人造反。
這也是段正嚴如今最擔心的事。
他也怕彆人屠宰自己和自己的家族。
這個篤信佛教的皇室家族,殺起人來可沒有半點慈眉善目,看得宋軍諸將都有些頭皮發麻。
不管是白發蒼蒼的老人,還是嗷嗷待哺的幼兒,通通沒有留下活口,高家已經可以宣布絕種了。
大理皇室一個個光頭噌亮的老和尚,都像是殺神附體一般,凡是高氏一族的人,幾乎全是不留活口。
壓抑得多狠,爆發就多炙烈。
高順貞知道自己退無可退。
就在這水目山佛家重地。
賭咒般的說道
“段氏必定會步我高氏後塵,狡兔死,走狗烹,飛鳥儘,良弓藏。
段正嚴,我就在下麵等著你,看看你能囂張到幾時,等宋軍把刀架你脖子上的時候,你就知道追悔莫及。”
也許是高順貞的一番話震懾到了段正嚴,他頓時愣在了當場。
高順貞瞅準了機會。
拿著一柄利劍,就狠狠的突刺了過去,企圖借此機會乾掉高家的大仇人段正嚴。
叮!
就在電光火石之間。
高順貞剛剛刺出這一劍,卻發現手中的兵刃被人打掉,連帶著自己的胳膊也一種扭曲的姿態,鬆鬆垮垮。
赫然是嶽飛嶽大帥出手了。
嶽飛隻是冷冷的說道
“將他殺了,將頭顱割下,傳閱三軍。”
僥幸撿回了一條性命的段正嚴也驀然醒悟。
猙獰的笑道
“高順貞,我們段家的下場如何,已經不用你操心了,大宋如此繁華,我們臣服了又能如何,最好就是在大宋當一個國公,至少比你們高家長久。”
說話間。
段正嚴就一把割掉了高順貞的脖子。
血灑了一地。
段正嚴這個大理國王陛下,模樣甚至有些猙獰。
他高舉高順貞頭顱對著旁邊的叛軍說道
“高國主已死,爾等還不快快跪下受降,快快受降。”
叛軍終究還是降了。
除了一些頑固分子,最終還是大部分人投降了。
因為很多人的理念不同,大家對於大理國的認同感並不高,在他們的感官中都是自己人在打架,一個是高國主,一個是段國主。
最後,段國主打贏了而已。
今日過後。
段正嚴變得更加殘暴了。
或許說,更像宋國的狗腿子了。
緊接著就是瘋狂的清剿烏蠻三十七部頭人,殺得血流成河,人頭滾滾。
大理國一時之間人心惶惶,各地的起義不斷。
段正嚴也是帶著人平叛。
終於是穩定了大理的局勢。
然後就是交易,在高順貞強力的撮合下,大理國開始大量出售戰馬,滇馬。
雲南馬,也稱“滇馬”,是中國曆史優良馬種,大理馬、烏蒙馬、騰衝馬等品種都屬於雲南馬。
原產於雲南省滇西和滇東的烏蒙山區,分布於大理、鶴慶、洱源、劍川、賓川等地。雲南馬為高原、山區馱挽、騎乘的重要役畜。
早在兩漢、三國時期就已見諸史書,《華陽國誌·南中誌》說“長老傳言,滇池有神馬,或交焉,即生駿駒,俗稱稱之曰‘滇池駒’,日行五百裡。”
唐宋時期,《蠻書》雲“馬出越賧山東麵一帶……尾高,尤善馳驟,日行數百裡。……騰衝及申賧亦出馬,次賧,滇池尤佳。”
《新唐書·南詔傳》亦載“越賧之西有薦草,產善馬,世稱‘越賧駿’。始生若羔,歲中,細莎縻之,飲以米瀋,七年可禦,日馳數百裡。”
接下來的事情就很簡單了。
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