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開開心心地準備收紅薯的工具鋤頭、翻地叉,麻袋、編筐等,還帶了一些乾糧和一壺水。隨後二人一走向後山走去。
“錦瑟姐姐之前說若觀裡要收紅薯,她要過來幫忙的。我們背著她收紅薯,我怕她生氣哎。”
後山路上,莊嚴扛著鋤頭不無擔憂地說道。
“這幾日節場,藥鋪肯定比平時要忙的,就不必告訴她了。”周晉哼著曲子答道,“而且,過兩日我要去詠城一趟。我想在出門之前把紅薯收完。”
“是那個蔣姓酒商的事情麼?”
“是的。師弟你就在觀中看家吧。”
“師兄,我……好吧。”莊嚴欲言又止。
“師兄懂你的意思,師兄不帶你去不是因為你修為尚淺。上次在渙然鎮你就做得很好,超度鄉民幫了很大的忙。隻是觀中不可多日無人,萬一項城的鄉民有所需,師兄相信,你也可以獨當一麵。”
“真的麼?”莊嚴立即眉開眼笑。
“嗯,當然啦。”周晉笑著點了點頭。
其實是大概率無事可做的,最多接一些超度的事宜。
目前鎮邪司那幾位就在城中,但凡有什麼事,鎮邪司抬手就給滅了。
周晉又哼起了曲。
“師兄,你哼的是什麼曲子?”莊嚴問道。
“唔,讓我想想,歌名應該叫《送彆》。”
“送彆?有唱詞麼?”
“有的,是一位叫李叔同的大師寫的。”
一曲《送彆》在山間響起。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儘餘歡,今宵彆夢寒。
“這唱詞寫得極好。”莊嚴突然定下了腳步,轉過頭去又說道,“隻是聽起來有些悲傷。”
周晉不知莊嚴想起了誰。
整座後山仿佛突然沉默了下來。
……
紅薯地很快到了,是一片後來開墾的地,土地中甚至可以看到很多已經風化的小石子。
紅薯總共種了六壟多一點,按照周晉的預估能收四五個大的麻袋,夠自己師兄弟二人吃不少日子。
當初周晉隻從深山中帶出數顆紅薯,當時是做為口糧留下來的,後來發現外界並沒有種植,於是便自己試著種植,沒想到竟然可以。
“師弟,你像這樣做,將紅薯秧翻到另外一邊,我來直接刨開。”
“好的師兄。”
“還有,紅薯秧翻好後,你先彆刨,你先摘一下紅薯梗。像這樣。當然,壞的不要。”周晉折下來頂端莖尖嫩莖,因為他想起來紅薯梗其實也是一道好菜。
“好的,師兄。這個有何用?”
“哈哈哈哈。你會喜歡的,因為這個可以炒菜吃的。”
一聽炒菜,莊嚴立即欣喜“好的師兄。”
周晉微微一笑開始刨紅薯,抖落土塊露出紅薯。
“今年雨水並不充沛,紅薯個頭不是很大。”周晉感歎了一句,“沒有翻秧是對的。”
“師兄,去年我記得都翻秧了,今年為什麼不需要翻了呢?”
原來在紅薯的種植中,如果紅薯藤長到鋪滿一地時,一般需要將紅薯藤翻轉一下。
目的是為了增產,因為紅薯藤長得太好,會分散紮根了,造成輸往主根的營養被分散,營養不集中會影響紅薯塊生長,最終導致紅薯長不大。
這時候就要把紅薯藤翻一下,把根須翻出來。
原理等同於修整樹木的分叉,防止長歪了。
當然也要視情況而定,如果本來長勢本就不好或者缺水乾旱,就沒必要翻秧了,翻了反而會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