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年代——向南向北!
晚上的時候,李勇和張晨他們說,鄉裡沒有招待所,要把他們分散安排到老鄉家裡住,張晨說住什麼住,就在你房間打地鋪,我和杆子、小武,我們以前出去演出,天天打地鋪。
小武說,我看到你們院子裡有稻草,稻草地上鋪一下,又暖和又舒服。
孟平也說“對對,你去借幾床被子來就可以。”
“吃的有沒有?搞點吃的,我還是要喝你那酒,良辰美景奈何天,放屁吹牛喝老酒。”劉立杆說。
“你他媽的不早說,早說可以讓人去找一點,現在,就還有幾塊彆人送的臘肉和一串臘腸。”李勇說。
“可以可以,把這個放清水裡煮煮熟,就可以了。”劉立杆說。
鋪了地鋪,煮了臘肉臘腸,盛了半臉盆,一幫人就坐在鋪在地上的稻草上,喝酒吃肉吹牛,孟平想起了他們上一次這麼多人聚齊,還是在三亞的海灘上,孟平說,其實這裡和三亞的海邊,也沒什麼區彆,反正我們看出去,也看不到海。
“不一樣,我看出去,已經能看到我的水泥廠。”李勇笑道。
“來來,為你的水泥廠乾杯!”張晨提議,大家舉起了杯子。
吃飽喝足,關了燈,在稻草上躺下來,能聽到外麵320國道上汽車駛過的聲音和喇叭聲,隱隱約約,還能聽到遠處汽車馬達,發出的沉悶的努力的轟鳴聲。
張晨問李勇“什麼聲音?”
李勇說“汽車在爬二十四拐的聲音。”
“我操,這麼遠都可以聽到?”劉立杆叫。
“可以的,這裡不是一個峽穀嗎,等於像個喇叭擴散出來。”李勇說。
張晨想起來自己小時候,那時候也沒有電話,永城醫院有一個鐘,半夜裡有急救病人的時候,就會敲鐘,那鐘聲全城都可以聽到,不管住在永城哪個角落的醫生護士,聽到鐘聲,就知道是有急救了,會從床上匆匆起來,趕去醫院。
聽人說,那鐘聲還是有講究的,聽到鐘聲,他們醫院自己的人就知道,大概是什麼科的病人。
現在,那鐘已經沒有了,就是有,敲響的時候,大概也不可能全城都聽到,看樣子這一個地方,要是發展,就要讓這地方的聲音嘈雜起來,等到李勇這裡,晚上隻能聽到水泥廠回轉窯的聲音,而聽不到汽車爬二十四道拐的聲音時,李鄉長大概就沒有那麼焦慮了。
……
第二天,張晨把自己的銀行卡交給了劉立杆,劉立杆和孟平,帶著鄉裡的出納,去縣城了。
張晨從鄉中學的美術老師那裡,借來了顏料和筆,坐在李勇的辦公室裡,設計起“李鄉長”酒的酒瓶和外包裝。
李鄉長的朋友,給鄉裡捐了三百萬,這個消息,迅速在鄉政府傳開,大家都震驚了,都覺得這也太不可思議了,他們這個原來全縣最窮,最被人看不起的鄉,因此一躍而成為了全縣最富有的鄉,三百萬,晴隆的哪個鄉鎮,拿得出三百萬?
以前,他們去縣裡開會的時候,都覺得自己矮彆人一頭,坐隻敢坐在角落,彆人發言自己聽,主持會議的喊散會,自己匆匆就往外走,在會議上,表揚的聽不到自己鄉裡的名字,批評的,一次也不會拉下。
這些鄉乾部,到這裡,其實也像是被發配,但凡有一點門路和靠山的,不說調去縣裡哪個部門,至少也可以調去其他鄉鎮,隻有他們這些,沒什麼背景的人,才會屈居在這裡。
而如今,自己這鄉,可以說是一躍龍門,這是什麼樣的體驗?
自己鄉裡,以後不僅會有晴隆的第一座水泥廠,還馬上會有一個釀酒廠,這個釀酒廠,其實是個包裝廠,會把全鄉家家戶戶釀的酒都集中起來,包裝好,而且連銷路都已經打開了,一萬五千瓶,這會給鄉裡那裡釀酒的人家,帶來多少收入?
而且,鄉裡還要組織三百個人去浙江打工,他們去打工的公司的老板,都在這裡,都是李鄉長的朋友,這些去打工的,不僅收入有保證,而且肯定不會被彆人欺負。
張晨在李勇的辦公室畫著,外麵曬場上,人來人往的,他們有來報名要去打工的,有來登記要求釀酒的,釀酒的事,李勇讓鄉裡的宣傳委員負責了,他搞文明村文明家庭雙文明建設的時候,幾乎走遍家家戶戶,對每戶的情況都比較了解。
李勇和他說,這些釀酒戶,他們原來能做多少,就讓他們做多少,千萬不要貪多濫造,質量沒有保證,不然,這倒的,不是他們的黴,而是我李鄉長的黴,把一萬五千瓶的量,合理地分配下去。
和他們說清楚了,先做好第一步,基礎紮實了,才可以擴大生產,和他們說,酒香不怕巷子深,隻要我們的酒做得好,那銷量自然就會上去,要是人家喝一口就罵娘,那明年連這一萬五千斤都沒有了,不要做一榔頭的買賣。
宣傳委員說好,李勇說,你光說好沒有用,我現在把分配產量的權利交給你,後續跟進,保證他們每一道工序都嚴格按照要求的任務也交給你,這酒要是出了問題,我不找其他人,就找你。
宣傳委員還是說好,你放心吧,李鄉長。
李勇把組織工人的事,交給了組織委員,和他說,你這個組織委員,也不要光對上麵負責,你也要對鄉民負責,這次不僅要把人員組織好,到時候,還要你帶隊,負責把他們送到浙江去,我現在答應你,你可以帶你老婆孩子一起去,順便旅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