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讓四個兒子,帶了四支船隊出發,約定每十年每一脈,不管是在哪裡,一定要派出一個代表,到蘇門答臘,開一個宗族會議,修改族譜,商議族中的大事,隻有這樣,自己的整個宗族,才不會散了。
“這四脈的人,其實是五脈,還有一脈是留在朱允炆身邊的三個女兒,其餘的那四脈人,後來有一脈到了馬六甲,一脈到了後來的檀香山,一脈到了錫蘭,也就是現在的斯裡蘭卡,還有一脈,先是到了古裡,也就是印度,後來又從古裡,去了歐洲。
“這五脈人,直到朱允炆在蘇門答臘去世,鄭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時,在印度的古裡去世之後,他們還一直遵循著祖訓,每十年召開一次宗族大會,整個宗族,始終保持著緊密的聯係。
“中國人的族譜真是個好東西,每十年修訂一次的族譜,讓他們始終從情感上,也還是一家人。
“到了十六世紀,大量的西方人,什麼荷蘭、英國、葡萄牙和西班牙人,開始大舉地進入東南亞各地,整個東南亞開始變得動蕩不安,他們的整個宗族,經過商議之後,決定開始進一步的遷移,原來留在蘇門答臘的,往檀香山走。
“在錫蘭和馬六甲的,開始往歐洲走,最後和從古裡去的那一脈,會合到了一起,臨走的時候,他們把不方便攜帶的金銀財寶,都在錫蘭,換成了寶石,以方便攜帶。
“他們這五脈人,最後其實就變成了兩脈,一脈在檀香山,還有一脈,乘坐歐洲人的商船,去了歐洲大陸,最後散落在歐洲各地,那可是幾萬人十幾年的大遷徙,想想都讓人激動。”
“這些人現在還在嗎?”孟平問。
“當然還在,分散在歐洲和美國,你要是去這兩個地方的唐人街,看到有鄭姓宗祠,就能找到他們。”老朱說。
“那些寶藏呢,也藏在這些宗祠裡?”孟平問。
“不在了,這些寶藏,最後集中在了瑞士兩家銀行的保險庫裡,你知道藏在那裡的寶藏,現在價值多少嗎?”老朱問。
“多少?”孟平好奇了。
“最保守估計,六十億美金以上。”
“我去,這麼多!”孟平叫道,接著他馬上又叫道“不對不對,老朱,他們的寶藏,這麼秘密的東西,你怎麼知道的?”
“我見過他們寶藏的清單,還有詔書啊。”老朱說。
“啊!”孟平吃了一驚,叫道“你說什麼,你是說,你看過朱允炆留給他兒子們的詔書?”
“對。”
“你怎麼看到的?”
“當然是老查給我看的,看到的是照片,不然我怎麼能把這段曆史,和你說的頭頭是道,不僅是詔書,還有和那份清單一起,有一份文字的記錄,記載了他們每次宗族會議的決定。”
“你怎麼知道,那個詔書不是假的?”孟平問。
“老孟,你他媽的瞧不起我是不是,你忘了我是學什麼的?能做出假詔書騙過我的,那得是什麼人?”老朱罵道。
孟平想了一下說“既然是詔書也看到了,清單也看到了,那肯定是藏寶人也找到了,那還找個鬼,朱允炆的這些後代,現在也是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了吧?”
“對,沒錯,但現在這批寶藏的掌管人,已經不是鄭氏族人了。”老朱說,“他們宗族大會,對這些寶藏,做過三次決議,一次是拿出了一部分,支持孫中山革命,我估計孫中山喊‘驅除韃虜’,就是為了騙他們錢,孫大炮這是想讓他們覺得,這是恢複他們祖先的江山。
“還有一次,他們是拿出了其中最大的一部分,捐給了國家,當然,是指民國,最後一部分,他們用來支持建國,建立新加坡,我覺得這應該是,原來在馬六甲的那一脈提出來的,他們覺得在馬六甲那地方,建立一個華人的國家,也算是完成祖先的遺願。”
“我去,那這麼說,等於是這些寶藏都用完了,那還找個屁啊。”孟平說,“去找要?對,他現在有錢。”
老朱看了看他,嘿嘿笑著“看你急的,最大的那一部分還在瑞士銀行,我前麵說的,最少值六十億美金,就是指這個。”
孟平罵道“你不是說它已經捐出去了嗎?”
“對,捐出去了,但沒有到老蔣的手裡。”
“這又是怎麼回事?”
“這個嘛,又說來話長了……”老朱不知道是有意賣關子,還是真的急了,叫道“哎呀,我又要噓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