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現在很缺錢?賬上已經沒有錢了?”孟平問。
譚淑珍搖了搖頭“那倒不至於,我就是覺得,沒有現金儲備,這心裡有點慌。”
“一樣的,你現在儲備著房子,和你儲備現金有什麼區彆?現在房子變現,不要太容易,你等到急需要錢的時候,再來賣房,或者把房子做個質押,要換錢也是幾天的事吧?急著賣了,就是我的這個下場,天天看著錢在貶值,房子在增值。”
孟平說著歎了口氣“我現在算是看出來了,這地方政府,你們杭城這個柳成年,就是個人精,從第一個實行土地收儲製度,他步步走在全國其他城市的前列,他才是韓先生最好的學生,而不是你,杆子,你要向他學習。”
“學習什麼?”劉立杆問。
“你想想,杭城是怎麼乾的,柳成年是怎麼乾的,就說去年,你們杭城出台了《杭城市市區房改房上市交易管理試行辦法》,這個又是走在全國前列的。
“鼓勵房改房上市,讓很多想改善住房的人,一下子有了經濟的基礎,因為賣掉房改房,就有了足夠的錢去付首付,再加上按揭,買商品房的資金就足夠了,這是不是大大地擴展了,想購買商品房的人的人口基數?”
劉立杆點點頭,覺得孟平這個說得很對。
孟平接著說“與此同時,他又開始在城區大力拆除違章建築,力度空前,我看到一個資料是說,你們杭城去年一年,拆違的麵積超過了一百萬平方,想想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一是降低了土地收儲的難度和成本,二是,那違章建築,可不僅僅是磚頭水泥,而是住著人的建築,什麼人會住在違章建築裡?大多數是在杭城本地沒有房子,進城來做生意的人,對吧?拆違的結果是把這些人趕到了街上,讓杭城的房租上漲了。
“房租上漲之後,很多人覺得租房不劃算,是不是又逼出了很多的購房需求?”
其他的三個人聽孟平這麼說,都來了興趣,劉立杆叫道“你彆說,老孟,還真是這樣,你他媽的還真是觀察得細致入微。”
孟平笑道“彆捧我,我就是喜歡瞎琢磨,杆子,看出這柳成年的厲害了吧?人家打的可是組合拳,他可不僅僅是光有前麵兩招,還有最厲害的一招。”
“什麼招?”張晨問。
“你們看杭城,這麼多的需求逼出來了,但是,杆子你和收儲中心的主任不是熟嗎,你問問他就知道了,他們收儲中心手裡有多少地,每次土地拍賣,又拿出了多少,可供的土地拿出來拍的,我告訴你們,不用問我也知道,比例很低。
“為什麼市場的需求這麼大,那麼多的土地,不拿出來加大供應?哈哈,這就是杭城土地,一次比一次拍得高的原因,我給他一個詞,叫做‘不飽和供應’,不飽和供應,那市場的饑渴就始終沒有滿足,需求沒有滿足會怎麼樣,經濟學基本的規律來了——
“這個市場,就始終是賣方市場,賣方掌握著整個市場的主動權,包括定價權,這就是柳成年在玩的,明白了嗎?杆子,你說說,你和柳成年,誰是韓先生的好學生?從你這麼急匆匆地想把杭城中心賣了,就說明你不是,這也是你,也包括我,我們要學習的。
“學習什麼?那就是,我們也要製造不飽和供應,一個項目,我們要掰碎了賣,我一點點地賣,讓那些想買房的,始終覺得我們的房子很暢銷,不快點動手就買不到了,這樣我們的價格,才能夠節節高。”
孟平說完,劉立杆和譚淑珍都明白了,張晨罵道,老孟,你真是奸商本色。
“學會的,學會的,跟著學會的。”孟平嗬嗬地笑著。
劉立杆和譚淑珍也覺得,孟平說的有道理,加上又有有關部門的招呼電話,他們決定,要把這杭城中心的銷售停下來了。
但賣了一天就停了,反響會太大,他們決定,第二天再賣一層,也算是有個交待,沒想到一開門就來了個溫州老板,把一層全買了。
劉立杆本來想不同意這筆交易的,但譚淑珍和他說,第一,人家要買,你不肯賣,沒有道理,你又沒有事先規定,一個人隻能買多少平方的。
第二,那麼多記者在那裡,你想想,這一個人,這麼貴的房子一下就買了一層,是不是又有了轟動效應?對我們是好是壞?
劉立杆覺得譚淑珍說的有道理,這樣的事件,被媒體渲染之後,他們杭城中心的不飽和供應的效果就更明顯,等房交會的時候,再拿出幾層來賣,那價格肯定又會上去。
而且,買家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