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年代——向南向北!
顧工走進了張向北的辦公室,神秘兮兮地和他說“張總,要不要去看殺年豬,要不要去喝殺豬酒?”
張向北抬頭看著他,顧工繼續說
“我保證讓你吃到,你從來沒有吃到過的這麼好吃的豬肉,對了,比你們在廣州的沙灣,吃到的還要新鮮,在沙灣,你們還要等肉從屠宰場送過來,這裡可真的是邊殺邊吃,耳朵裡還響著豬的哀嚎,肉就已經上來了。”
“什麼是年豬?什麼是殺豬酒?”張向北問。
顧工說“不是快過年了嗎,農村裡養豬的人家就要開始殺豬,開始醃鹹肉,殺豬酒麼,就是殺豬的時候吃的,在農村,殺豬可是大事,要擺幾桌的酒,一頭豬殺掉,吃吃送送,自己剩下的,半頭都沒有了。”
張向北笑道“那不是白養了嗎?”
“彆人殺了也會送你肉啊,也會請你去喝殺豬酒,吃吃喝喝的,從現在開始到春節,村裡麵差不多每天都會殺豬,大家互相送豬肉,互相請客,每天都有豬肉吃。”顧工說。
“這也不錯,就像是豬肉互助會。”張向北說,“在沒有冰箱的年代,這還真是一個好辦法,等於是豬保鮮在豬圈裡,每天都有新鮮的豬肉吃。”
“對對,這個殺年豬的風俗,還就是那時流傳下來了。”
顧工說“那些偏遠的山村,連豬肉都沒有地方買,家裡有事,要擺酒請客,都要跑幾十裡路去鎮上買,平時吃肉,上半年就靠鹹肉,下半年就靠火腿,鹹肉時間也放不長,會長蟲,火腿可以,放幾年都沒有關係,想吃新鮮肉,就隻有春節前的這一個月了。”
顧工說完,又加了一句“可惜,今年村裡豬少了,大家要吃肉,也沒那麼容易了。”
“為什麼?”張向北問,“是豬肉價格不好,不願意養了嗎?”
“不是,是被我們買走了啊,我們在那個村裡,買走了三十七頭豬,張總你忘了?今天要殺豬的這戶人家,家裡就養了三頭豬,兩頭賣給了我們,自己家裡留了一頭,今天晚上殺的就是這頭豬,我們的兩頭明天白天殺,我會讓冷鏈車過去等,殺好就拉回來。”
顧工和張向北說,張向北想起來了,這就是那天顧工說的,訂下去要用來做火腿和鹹肉、醬肉的,都是金華兩頭烏,這種豬的豬頭和臀部,包括尾巴部分的毛色是黑的,豬身上的毛色是白的,因此叫兩頭烏。
農家飼養,用來製作優質金華火腿的兩頭烏,平時隻吃豬草和糠、麥麩,養七八個月,也就到一百五十斤左右,這個時候宰殺是最好的,金華火腿,不會像雲南宣威或諾鄧火腿那樣,會有五六百斤的豬,一條火腿就四五十斤。
要是有這麼大的金華火腿,懂行的一看就知道是假的,肯定不是兩頭烏的後腿,所有的火腿,用的都是豬後腿,前腿是豬蹄,燉了就吃了。
金華兩頭烏,也叫“中國熊貓豬“,被農業部列入《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是國家級重點保護的地方畜禽品種之一。
“當然,你現在在市麵上買到的火腿,很多都是吃飼料的,養四五個月就出欄了,體重也能達到兩百多斤,可以說是速成兩頭烏,這樣的豬後腿做火腿,怎麼會好吃?”顧工說,“連醃豬頭和鹹肉都不好吃,肥膘太厚。”
“你說的這地方,是在哪裡?”張向北問。
“浦江的包家塢。”顧工說。
“包家塢我去過。”兩個人正說著話,小武走了進來,聽到顧工說起了包家塢,小武就插話說。
“在浦江的山裡,離浦江縣城有四五十裡,翻過後麵的山頭,就到永城的前源了,那地方路不好走,都是盤山路,還很窄,隻能通手扶拖拉機,翻過山開出來,到富春江邊,就到我老家了。”小武說。
顧工笑了起來,他說
“你什麼年代去過?還手扶拖拉機,現在農村裡,你還看得到手扶拖拉機的?最次也是農用車了,路確實不寬,村道,不過已經經過路改,變水泥路了,我第一次去的時候,沒錯,就是泥石路,坑坑窪窪的,摩托車都不敢開快,怕被摔到山下麵去。”
“我二十多年前去的,去那裡演出過,對了,我記得還去打過群架。”小武說,“縣裡麵組織的,兩個縣爭山林,就把我們全鄉在外麵的年輕人都叫了回去,準備一次就把對方打怕。”
顧工和張向北兩個大笑,顧工問“打贏了嗎?”
“這麼多的人,事先又張揚這麼久,對方早就知道了,也有準備,哪裡打得起來,也就是大家站在山頭上互相叫罵,罵了半天,省裡的工作組下去了,連領頭的副縣長和縣公安局副局長都已經逃走了。”
顧工說“農村械鬥還真是這樣,規模越大,事越大,就越打不起來,兩個大隊和村倒是容易打,到兩個鄉,基本就乾不起來了,人太多,也太雜,還有爭的利益越大,也越打不起來。”
“這是為什麼?”張向北問。
“你想想,要是縣和縣爭,和個人的關係就小,打架的積極性沒有了,兩個村爭的時候,那個利益是直接的,你上麵的斷了水源,我這一個村,大家的田都沒有水用,就直接涉及每家每戶的利益了,打架的衝動就有了。”顧工說。
張向北點點頭,覺得顧工說的有道理,打架,其實是臨時衝突最容易,你一句我一句,沒吵兩句就乾起來了,到約架的時候,大家就開始虛張聲勢,然後到現場一看,你那邊有我的熟人,我這邊有你的熟人,架就打不起來,變成談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