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長長的通道,張礪一家跟著王昊終於來到了同舟避難所的食堂門口。
這是張礪第一次踏入這裡。之前來同舟避難所時,他從未有機會走到這一區域。直到今天,他才真正看到這處末世下的用餐之地。
食堂原本是一間寬敞的倉庫空間,經過簡單但實用的改造。
屋頂是裸露的鋼結構框架,中間吊著幾盞長條燈管,散發著柔黃的光芒。牆壁用灰色金屬板加固,保溫層外露,偶爾還能看到貼著的安全警示和每日值班表。
地麵用防滑膠層覆蓋,顯然是後來補做的,雖然粗糙,但乾淨整潔。
屋內的桌椅全是金屬材質,長條形的桌子固定在地麵上,每張桌子兩邊整齊排列著一排連體鐵椅。
從布置上看,整個食堂足以容納上百人同時用餐,但此時此刻,偌大的空間卻顯得格外冷清。
隻有零星的幾桌上坐著人,有的是小隊剛歸來的士兵,有的是負責巡邏換崗的安保人員,還有一些普通的幸存者正低聲交談著,其中不乏老人與婦孺。幾個孩子安靜地啃著壓縮餅乾,氣氛顯得壓抑又平靜。
張礪默默估算了一下,加上自己一家人和幾位工作人員,整個食堂的總人數恐怕還不到兩百。
他想起林叔和王昊之前提到過的那些離開的隊伍——有些人為了尋找資源遠赴郊外,一去不返;還有更多的人則在聽說芝加哥方向的機場可能飛回龍國之後,選擇了北上。但從那之後,再沒有人傳回消息。
而今,同舟避難所裡留下的人屈指可數,這座可容納近千人的設施,此刻卻空曠得幾乎能聽到回聲。
王昊帶著張礪一家走向打飯窗口。
原本寬敞的餐線區域設置了十個打飯窗口,但此刻隻剩下兩個仍在開放。
其餘的窗口鐵門緊閉,貼著"暫停使用"的字樣,甚至還貼著幾張調度通知和維修申請單。
站在窗口後的是兩位中年婦女,手腳麻利地將一份份熱氣騰騰的飯菜盛進餐盤。
張礪向裡望去,隻見幾道簡單的家常菜排在托盤上:紅燒土豆、清炒豆芽,還有少見的香煎午餐肉。
一鍋雞蛋湯正咕嘟咕嘟地冒著泡,米飯上騰起縷縷白霧。
張礪心中一暖——在這個時代,這已經是一頓奢侈的晚餐。
王昊笑著在一旁提醒:“你們千萬彆客氣啊,林叔特地交代了,今天你是大功臣,囑咐食堂給你們加了肉呢。”
張礪點點頭,心中感激,也沒再推辭,便開始依次為家人打飯。
他先是接過餐盤,幫辰宇和圓圓盛好飯菜,把兩人的小份午餐肉和湯細心分裝,然後遞給王沐晴。
王沐晴也接過一份飯菜,最後張礪自己盛了一份。
王昊最後才打完飯,幾人一同找了靠近角落的一張桌子坐下。
這一家人本就不喜喧鬨,角落位置也正好避開人群的視線,顯得安靜而溫馨。
張礪拉開鐵椅坐下,餐盤輕輕放在桌麵上。
王昊則坐在對麵,笑著招呼道:“快吃吧,在這個寒冷的冬天,還是吃點熱乎的好。你們也該好好補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