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竟親自在,書房門口相迎,神色鄭重:“文玉先生,一路辛苦了!”
來人竟是涼州名士,著作郎梁熙!梁熙出身涼州大族,學問淵博,尤擅文書詔令。
曾在苻健朝中任職,後因見苻生昏聵,稱病返回涼州。
他此時,冒險前來,必有極其重要之事。
“景略兄!”梁熙拱手,語氣急促,“若非情勢危急,熙也不敢,冒死前來叨擾!”
兩人進入密室,梁熙立刻打開,那個木匣。
匣中並非金銀珠玉,而是滿滿一匣書信、文書抄本,以及幾卷厚厚的名冊!
“此乃涼州牧及涼州諸多士族、官員,暗中聯名簽署的‘乞罪表’與‘勸進表’底稿!”
梁熙語出驚人,“苻生倒行逆施,天下共憤!涼州雖僻遠,亦感唇亡齒寒!”
“張牧州及諸位同仁,願擁戴東海王殿下,清君側,正乾坤!”
“若殿下有意,涼州願提供糧秣兵馬,以為後援!”
他又拿起那些名冊:“此乃熙,多年來記錄的…”
“朝中、地方官員對苻生暴政不滿者的名單,以及其能力、品行、人脈的考評!”
“或許…於殿下,將來重整朝綱,能有所助益。”
最後,他取出幾封密信:“此乃…乃熙通過舊友…”
“從宮中、甚至趙韶府中秘密抄錄的,苻生近期部分,荒唐旨意的底稿。”
“以及趙韶等人,貪贓枉法、構陷忠良的部分證據!”
“其中…或有涉及,李威將軍冤案的關鍵線索!”
這份“投名狀”實在太重了,它不僅僅是,一個涼州文士的個人投靠。
更代表了涼州地方勢力,對苻堅的潛在支持。
提供了極其珍貴的,政治資源和人脈情報,以及可能扳倒,趙韶等人的致命武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猛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激動。
他翻閱著那些文書,尤其是那份長長的官員名錄和罪證,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
這些東西,對於未來穩定局勢、收服人心、清算奸佞,具有無可估量的價值!
“文玉先生…涼州諸位高義!王猛代東海王殿下,謝過了!”
王猛鄭重一揖,“先生此舉,乃救國之舉!功在千秋!”
梁熙連忙還禮:“不敢!隻盼殿下與景略兄能早日廓清寰宇,還天下一個太平!”
“熙不才,願效綿薄之力,於這文書案牘之間,為殿下蕩平奸佞,提供寸鐵!”
王猛立刻意識到,梁熙的巨大價值。
他不僅帶來了情報,其本人就是處理文書、起草詔令、掌控輿論的頂尖人才。
正是未來新朝,急需的“筆杆子”。
“先生來得正好!”王猛緊握他的手,“眼下正有一事,需先生大才。”
“陛下…近日恐有更加悖逆之舉,我等需預先草擬幾篇檄文,以備不時之需。”
“既要揭露奸佞,申明大義,又要把握分寸…此事,非先生莫屬!”
王猛這是要,將未來政變的輿論準備工作,交給梁熙!
梁熙深知,責任重大,肅然領命,於是在這終南山,深處的密室裡…
一位謀士,一位筆臣,開始為一場即將到來的巨變,精心打磨著,文字的刀鋒。
這些看似柔弱的筆墨,將來或許能抵得上,千軍萬馬。
第四幕:薪火聚
隨著各色人才的不斷湧入,王猛的秘密基地,愈發顯得擁擠而充滿活力。
山坳深處,新建的營壘初具規模,打鐵鋪裡,爐火日夜不息。
錘煉著農具,也悄悄打造著,將來可能用於武裝的兵刃。
學堂內,朗朗讀書聲與工匠學徒的實操講解聲,交織在一起。
醫館中,來自各處的傷患和病者,得到救治,草藥味彌漫…
王猛時常獨自站在高處,俯瞰著這片日益興旺的穀地,他的心情複雜而凝重。
彙聚於此的,是希望,是力量,也是沉甸甸的責任。
每一個人背後,都可能是,一個被暴政摧毀的家庭,一段血淚交織的故事。
他們將身家性命,還有未來的希望,寄托在了苻堅和他的身上。
鄧漢拿著名冊向他彙報:“先生,目前登記在冊者,已有三千七百餘口。”
“其中,可充軍伍的精壯約有八百,各類工匠四百餘。”
“通文墨、曉吏事者近百,醫者、獸醫等三十餘人…”
“糧草物資消耗巨大,雖有多處秘密田莊供應,亦感吃力。”
“且人員來源複雜,雖經初步甄彆,難保沒有他人細作混入。”
王猛點點頭:“糧草之事,我會再想辦法。非常時期,可再節儉些。至於細作…”
他眼中寒光一閃,“冰井台要加大,內部監控力度,非常之時,行非常之法。”
“寧可疑而不用,不可用而不疑。一旦發現,立即秘密處置,絕不手軟。”
亂世用重典,容不得,絲毫仁慈。
他知道,這片彙聚了希望的火種之地,也必然藏著,試圖將其熄滅的暗影。
他走下高坡,信步來到工匠區。那位曾被他賞識的鐵匠鄧羌,正赤膊上陣。
帶著一群學徒,奮力捶打著,一件結構複雜的金屬部件。
那並非兵器,而是一種改良的,大型犁鏵的關鍵部位。
“先生!”鄧羌見到王猛,停下手中的活計,用汗巾擦著臉。
“您看,按您給的圖紙,這‘曲轅’和‘犁評’改過後,果然省力得多!”
“就是這鑄鐵的韌性,還差些,容易斷。”
王猛仔細查看了一下,甚至親自上手,試了試重量和角度,點頭道。
“已大有進步,韌性之時,可嘗試調整一下炭鐵比例,或者試試‘炒鋼’法?”
“不必心急,慢慢摸索,這些東西,將來或許比,十萬大軍還有用。”
他又來到,流民墾荒的坡地,看著那些麵黃肌瘦,卻乾得熱火朝天的百姓。
看著綠油油的禾苗,在曾經荒蕪的土地上生長。
他的心中,才會感到一絲真正的慰藉,這才是根基,是未來。
最後,他步入梁熙負責的文書館舍,裡麵燈火通明。
十餘名經過挑選的文書員,正在緊張地抄寫、整理、歸檔著各類文件。
梁熙本人則伏案疾書,正在草擬王猛交代的,那幾篇至關重要的文稿。
見王猛進來,梁熙起身欲行禮,被王猛擺手製止。
他拿起梁熙剛剛寫完的一頁草稿,仔細閱讀。
文章駢散結合,義正詞嚴,既曆數苻生、趙韶之流的罪狀。
又闡明了“廢昏立明”的正當性和必要性,文采斐然,力道千鈞。
“好!先生大才!”王猛由衷讚道,“有此雄文,何愁人心不服?”
梁熙謙遜道:“皆是景略兄謀劃周詳,熙不過略儘筆墨之勞。”
他頓了頓,低聲道,“隻是…文中提及陛下…措辭是否過於激烈?恐…”
王猛搖搖頭,目光堅定:“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文。”
“要撕破那層,虛偽的君臣麵紗,就要用最血淋淋的事實。”
“喚醒那些,尚且麻木的人心,先生儘管放手去寫!”
離開文書館,夜色已深,王猛回到自己的書房。
桌上又堆滿了,冰井台送來的最新情報。
關於苻生又在宮中,濫殺無辜,關於趙韶加緊搜刮民財。
關於慕容垂府邸,周圍監視愈發嚴密,關於河北戰局的最新變化。
關於江東謝安平息內亂的動向,還有一絲關於西方“匈人”,繼續東遷的模糊信息…
天下如同一盤,複雜而混亂的棋局。
而他所做的,便是在這終南山一隅,默默彙聚著力量,打磨著棋子。
等待著那個,足以撬動整個棋局的,關鍵落子時刻。
他提筆,在一張空白紙條上,寫下四個字“薪火已聚”,封入蠟丸。
這枚蠟丸,將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往長安城中。
送到那位,仍在“韜光養晦”的東海王手中。
終南幽穀,蟄龍抬頭。彙聚於此的人才與力量,如同地底奔湧的岩漿。
等待著,衝破地層,改天換地的那一天。
本章完)
喜歡漢障不臣土請大家收藏:()漢障不臣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