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村裡的小學看看
既然選擇了安城師範學校,那麼未來的就業方向肯定是留在鄉村學校工作。麵對將來未知的工作環境,林小華和李月華就想去一所比較邊遠的村辦小學看一看。
一天早晨,經過兩人商議,林小華和李月華決定步行去距離集鎮大約10千米,還沒有通公路的小店小學,一來可以看看在學校當校長的二叔,另一方麵也提前體驗一下鄉村教師的生活,順便看看鄉村學校的學生是怎樣學習生活的。
那天中午10點,林小華和李月華吃過飯就早早出發了,因為天氣比較熱,李月華還帶了兩把傘,既能遮陽,又能擋雨,下雨的時候也不會淋雨。剛離開鎮上的時候,公路還比較平坦寬闊,但走了大約半小時後,公路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曲曲折折的山路。
“小華,你看這是什麼路啊?怎麼這麼難走啊?”李月華有些不耐煩了。
“我聽爸爸說過,去小店小學要走大約兩個半小時,這才哪到哪啊,要堅持住啊,不然你將來怎麼去那些學校工作?”林小華趕緊給李月華鼓勁加油。
大約40分鐘的時候,林小華和李月華就進入了比較茂密的樹林,山路也越來越窄、越來越陡,李月華感到吃不消了,不停地抱怨這裡的環境太糟糕。看到李月華這個樣子,林小華隻好牽著李月華往前走。
“月華,你以前不是說將來要去村上的學校工作嗎?你這點苦都吃不了,將來怎麼能在村裡的小學堅持下去?”林小華索性在後麵用雙手推著李月華的背,幫助她往前走。
大約30分鐘後,走過了一片茂密樹林,林小華和李月華來到了一大片稻田旁,稻田下麵是一條清澈的小溪,河裡到處是遊來遊去的小魚。養鴨子的老爺爺拿著棍子驅趕著一大群鴨子,鴨子們看見了河裡的小魚,就趕緊下水追逐著小魚,清澈的水、潔白的鴨子、可愛的小魚,李月華沉醉在這美景中。
“你看這裡有藍天、白雲、稻田、村舍,簡直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我真想把這裡的美景畫下來。”過河時,李月華坐在河邊的石頭上靜靜地看著美景。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林小華忽然想起了陶淵明的詩句,“月華,你現在還覺得這裡糟糕嗎?”
“好是好,可是還有好遠啊,我們現在才走一個小時多一點,我怎麼走得到啊。”李月華開始感到發愁。
“你彆著急嘛,我給你介紹介紹這裡,這個地方叫做吳家壩,是湖廣移民在明清時期開墾的,要不然這裡還是荒草坡,根本不會有人的。”林小華停下歇了一會兒,“要是那些先輩沒有來到這裡,怎麼會有我們看到的這些美景呢?”
坐了一會,林小華拉著李月華起身繼續往前走,“聽孫老師說,我們鎮上像小店小學一樣的學校常年缺少老師,很多孩子到10歲左右才開始上學,那怎麼能行呢?”
“可是我也沒想到那些學校在這樣的環境裡,連公路都不通,我真不知道二叔怎麼就能在小店小學堅持了將近20年。”李月華感歎道。
“我有時候跟著爸爸去一些村上收農產品,所以走了很多交通條件差的村子,那裡的人們都很熱情好客,真的很淳樸。”看到李月華有點熱了,林小華趕緊把傘給她撐著,“你要是走不動就休息會兒,反正午飯前到了就行。”
過了稻田,林小華和李月華又開始往山裡走了,隻見小河兩邊都是陡峭的高山崖壁,半山腰以上到處雲霧繚繞。早晨的露水還沒有乾,李月華的裙子已經被露水和汗水打濕了,穿在身上格外難受。更難受的是,道路兩旁的一些植物還帶著倒刺,透過裙子把李月華的腿上割出了好幾條口子,汗水流下來之後顯得格外疼。
“小華,我們回去吧,怎麼這麼難走啊?”李月華已經帶著哭腔。
“那怎麼辦?要不我們先休息一會,我再背著你走一段路。”林小華無奈地說道。
“好啊!好啊!這還差不多!算你還知道心疼人!”李月華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休息了大約20分鐘,林小華蹲下身子,李月華一下子跳到他背上,“豬八戒背媳婦嘍!快點走!”李月華發出了咯咯的笑聲。
山路越來越難走,一旁是高聳的山崖,另一旁是陡峭的懸崖,林小華走得小心翼翼,生怕和李月華一起一骨碌滾到山下的河裡麵。而李月華呢,看著一旁陡峭的懸崖,她止不住顫抖,隻好趕緊閉上眼睛。好不容易走完最險峻的路段,林小華已經氣喘如牛、滿頭大汗。
“算了,本姑娘可憐你,就不讓你背了。”李月華從林小華的背上溜下來,看著林小華狼狽的樣子,李月華貼心地為他擦汗,還在他的臉上送上了深情一吻,“賞你的!”
眼前又是一片稻田,李月華走在田坎上,看著遠處的農舍,人們還在地裡忙著。看到林小華和李月華是陌生人,田裡的農民熱情地和他們打招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們是鎮上派來的老師嗎?我們這裡太缺老師了,新分來的老師最多兩年就想辦法調走了,要是你們能留在這裡教我們的娃娃多好啊!”一位種地的老人家微笑著說。
“老人家,我們今年中考考了安城師範學校,將來就到這裡工作。”林小華趕緊回答。
“那就太好了,我的孫子孫女就有老師教了。”老人家開心地說,“以後來我們家玩!”老人家指了指旁邊的房子。
大約十二點半的時候,小店小學終於出現在了眼前,那是幾間略顯破舊的瓦房,與鎮上的中小學無法相比。到了學校,李月華找到了二叔,就急不可待的把一路艱辛說給他聽。二叔默默地聽著,不時點點頭,隨後趕緊為他們準備午飯。
“月華,這些菜都是村民平時舍不得吃的,他們都會送給老師們吃。正是這些樸實的村民讓我在這裡堅持了十九年。”二叔不停給李月華和林小華夾菜,“我不是沒機會調走,但是每次調走時,看到孩子們渴望的眼神,我真的下不了走的決心。”二叔歎了口氣。
吃過午飯,學校已經是下午第一節課了,李月華決定把全校60名學生集中在一個教室裡,給他們上一節美術課。那節課沒有鈴聲,連著課間休息10分鐘。小店小學的孩子們認真聽李月華講解,沒有一個人說話。下課了,孩子們圍在李月華身邊久久不願意離去。
“月華,這就是鄉村學校的現狀。我和另外一名老師要教66個學生,一天根本忙不過來,能把語文和數學上完就已經很吃力了,美術、音樂這些課程根本無法開設。”二叔歎著氣,“我們也向鎮上的文教辦彙報過,但一直沒有新老師來。這裡實在太偏遠,條件太艱苦了。我希望你和小華將來能到這裡工作。”
下午放學時刻,孩子們看著林小華和李月華離開,眼裡滿是不舍,李月華也眼含淚水,“孩子們,再過三年,我回來這裡教你們。”
在孩子們一聲聲的告彆中,李月華踏上了回家的路。她和林小華決定,將來就在這樣的學校工作。
喜歡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請大家收藏:()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