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沙質海岸與耐沙豆種_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58章 沙質海岸與耐沙豆種(1 / 1)

船帆在風中發出“劈啪”的聲響,甲板上的陶甕隊列又添了新成員——裝著黧豆的深紫色陶罐被安置在耐濕粟種旁,兩種耐水作物的容器在艙底形成濕潤的小環境,外壁凝結的水珠順著溝槽彙入角落的銅盆,盆中已積了小半盆水,倒映著海圖上珊瑚瀉湖的藍色標記。寶兒用細麻線將黧豆的絨毛粘在海圖邊緣,與早熟麥的穎殼鉤毛形成對比樣本,線頭係著的小標簽上寫著“耐濕絨毛”,字跡被海風熏得有些發褐。

“夫人,船底在發燙!”哈桑跪在甲板上,耳朵貼著船板,能聽見沙子摩擦木板的“沙沙”聲,“這底下的沙比丘陵的石頭還磨人,船板都快被刮薄了!”他說得沒錯,測深繩探入水中不足三尺,提起時麻繩上纏著金黃色的細沙,沙粒細膩如粉末,攥在手中會從指縫漏出,陽光照在上麵,反射出的光芒比珊瑚礁更刺眼。

老舵手站在船頭,望著遠方的海岸線,渾濁的眼睛裡映出連綿的沙丘:“是沙質海岸!”他粗糙的手掌撫過被風沙打磨的船舷,“這種地方風大沙多,能長東西的都是扒著沙子活的,根須得像網似的把沙子網住,不然一陣風就被埋了。”他的話很快得到印證,了望手在桅杆上大喊,聲音被風吹得有些破碎:“東北方向有沙暴!像黃色的牆壓過來了!”

眾人望去,隻見遠處的天際線處,一道黃色的沙牆正迅速逼近,狂風卷著沙粒,將天空染成土黃色,陽光穿過沙幕,變成昏暗的橘紅色,如同末日降臨。船隊趕緊調整航向,朝著一處背風的沙丘躲避,船身在沙質淺灘上輕微顛簸,龍骨與沙子摩擦發出“咯吱”的聲響,像是在啃食堅硬的骨頭。

正午的沙暴最為猛烈,能見度不足五丈,船員們不得不趴在甲板上,用麻布遮住口鼻,防止沙子吸入肺中。沙丘在風力作用下不斷移動,原本低矮的沙丘片刻間便能長高數尺,又在另一陣狂風中被削平,如同大地在快速變形。空氣裡彌漫著乾燥的土腥味,與珊瑚瀉湖的濕潤氣息截然不同,吸入肺中帶著刺痛感,嘴唇很快乾裂起皮,即使不斷喝水也難以緩解。

“看那些沙丘背風處!”曾在西北沙漠行商的船員突然喊道,他指著一處被沙丘遮擋的低窪地,幾株綠色的植物正從沙中探出頭,莖稈纖細卻堅韌,葉片呈披針形,表麵覆蓋著白色的絨毛,能反射陽光,減少水分蒸發,頂端結著串狀的豆莢,外殼呈灰綠色,與沙子的顏色相近,具有很好的偽裝性。

“是沙棘豆!”船員的聲音帶著激動,他用刀小心翼翼地撥開周圍的沙子,露出植物的根係——主根深入地下丈許,側根向四周蔓延,如同無數吸管在沙中汲取水分,“這種豆子在沙漠裡能活,根須上長著根瘤菌,能自己造肥料,俺們商隊缺水時,就靠吃這種豆子充饑,就是味道有點苦,得煮熟了吃。”他說得沒錯,摘下一個豆莢,剝開外殼,裡麵的豆子呈褐色,形狀橢圓,質地堅硬,嚼之有淡淡的苦味,卻富含油脂,能快速補充體力。

寶兒讓人記錄沙棘豆的生長環境:沙丘背風處,沙層疏鬆,透氣性好,卻保水性差,晝夜溫差達十五度,遠超丘陵和海峽。更奇特的是,這些植物能在沙暴中自我保護:葉片會向內卷曲,將絨毛包裹在外麵,形成一層防風沙的屏障;豆莢則緊緊貼在莖稈上,被沙粒覆蓋時,外殼會分泌出一層黏液,將沙子粘在表麵,形成保護膜,待沙暴過後再慢慢脫落,露出裡麵的種子。

午後的沙暴漸漸平息,陽光重新照耀沙地,地表溫度迅速升高,溫度計顯示達五十度,能輕易烤熟雞蛋。沙棘豆卻展現出驚人的耐熱能力:根須深入地下的部分能吸收深層的地下水,葉片的絨毛能反射陽光,減少熱量吸收,即使在高溫下,也隻是葉片微微發蔫,沒有出現枯萎的跡象,仿佛自帶降溫係統。

“這豆子比耐旱豇豆還耐折騰!”哈桑用手觸摸沙麵,掌心被燙得立刻縮回,“這麼燙的沙子,換了早熟麥早被烤死了,它倒像沒事人一樣,還能結籽。”他說得沒錯,檢查沙暴過後的植株,雖然表麵覆蓋著一層沙粒,卻絲毫沒有影響生長,豆莢依舊飽滿,甚至有新的花苞在沙粒中綻放,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在一處較大的沙丘背後,船員們有了重大發現。沙丘的斷麵暴露著一層灰褐色的土層,其中夾雜著許多陶片和木炭,顯然是古代先民的定居點。清理後,露出一個圓形的坑穴,裡麵散落著十幾個陶豆,其中一個保存完好的陶豆裡,裝滿了碳化的沙棘豆,籽粒形狀與新鮮的完全一致,隻是顏色發黑,陶豆的外壁刻著“沙豆”二字,字體與之前發現的“水豆”“速麥”同屬一種風格,顯然是同一族群的文字。

“這些陶豆的擺放有規律。”寶兒觀察坑穴的布局,陶豆沿坑壁呈放射狀排列,間距相等,坑底鋪著一層厚厚的乾草,顯然是為了防潮和隔熱,“說明他們不僅采集這種豆子,還進行了人工種植,而且懂得儲存方法,這些碳化的豆子經過測定,保存時間至少有五十年,卻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發芽潛力。”她讓人將碳化的沙棘豆與新鮮種子對比,發現兩者的基因特性基本一致,證明這種作物的穩定性極強,經過長期種植和儲存,仍能保持優良的特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夜幕降臨時,沙質海岸的溫度驟降,晝夜溫差達二十度,船員們不得不燃起篝火取暖。沙丘在月光下泛著銀白色的光,如同沉睡的巨獸,偶爾有風吹過,沙子流動的聲音如同低語,與白天的狂暴截然不同。寶兒借著篝火的光,在海圖上詳細標注:用黃色圓點標記沙棘豆生長區,紅色箭頭畫出沙暴的路徑,藍色曲線注明晝夜溫差的範圍,旁邊附上豆莢的素描,特意標出表麵的黏液層和絨毛的細節。

她讓人將收集的沙棘豆分成四份,分彆用乾燥的沙子、木炭、麻布和陶罐密封四種方式保存,對比不同環境下的保存效果。同時,還記錄了沙棘豆與其他作物的對比數據:比耐旱豇豆更耐沙,比耐鹽禾更耐旱,適合在西北沙漠和沙質海岸種植,產量雖不及普通豆類,卻能在極端環境下生存,是重要的救荒糧種。

深夜的沙質海岸格外安靜,隻有偶爾的風聲和遠處海浪的聲音。寶兒趴在篝火旁觀察沙棘豆的夜間狀態,發現它們的呼吸作用明顯減弱,葉片完全閉合,將水分鎖在體內,根須則在沙中緩慢生長,吸收夜間的露水和潮氣,為次日的生長積蓄力量。這種“晝閉夜張”的生長節奏,是它們適應極端溫差的重要策略,展現出對環境的精準適應。

黎明時分,收集的沙棘豆已裝滿四個陶豆,船員們用麻布將陶豆包裹嚴實,再用繩子捆紮在艙底,防止在航行中晃動。老舵手則在沙丘上做了個標記,用石頭堆成一個簡單的圓錐形,頂端插著一束沙棘豆的莖稈,在晨風中微微搖晃,標記著這片藏著耐沙豆種的海岸。

船隊離開沙質海岸時,朝陽正從海平麵升起,金色的陽光照在沙丘上,將沙子染成金黃色,如同流淌的黃金。回望那些生長在沙中的沙棘豆,它們仿佛在向船隊揮手告彆,又像是在堅守這片貧瘠的土地,等待著下一次被發現。船員們的臉上雖帶著疲憊,卻難掩收獲的喜悅——他們不僅找到了珍貴的耐沙豆種,更在海圖上又添了一筆寶貴的記錄,這些發現將為中原的農業發展帶來新的希望。

船帆再次鼓滿風,帶著新的收獲和更豐富的海圖記錄,繼續朝著下一片海域駛去。甲板上,裝著沙棘豆的陶豆與之前收集的糧種整齊排列,七個容器如同七顆明珠,串聯起從海洋到陸地、從濕潤到乾旱、從鹽堿到沙質的生存智慧。寶兒望著遠方的海平麵,心中明白,這些從沙中尋來的耐沙豆種,終將在中原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為那些飽受沙漠化之苦的百姓帶來豐收的希望,而這段航海的曆程,也將成為天下一統最堅實的基石。

喜歡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請大家收藏:()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開口吧,你的能力我全要 我的道姑女友來自民國1942 我都要退休了,你說劇情沒開始? 三年婚姻喂了狗,二嫁律師寵瘋了 修仙,我能提取經驗 仙祭傳 主播超會懟,榜一:好看,愛看 創世界紀元 三子的天下 丐破蒼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