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泥炭沼澤與耐寒水生糧種_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 > 第362章 泥炭沼澤與耐寒水生糧種

第362章 泥炭沼澤與耐寒水生糧種(1 / 1)

船帆被晨霧浸得發沉,甲板上的陶製容器隊列又添了新成員——裝著野菱的深褐色陶罐被固定在“水生區”中央,罐底墊著三層蘆葦葉,與衝積平原的河泥樣本形成“濕潤譜係”。寶兒用銀簪挑起一片野菱葉片,將其葉脈與海圖上“衝積平原”的綠色曲線對齊,葉片中心的凹陷恰好盛住一滴晨露,水珠滾落時,在羊皮紙上暈出淺痕,恰似為新航線標記的起點。

“夫人,船板在結冰!”哈桑捧著銅盆奔跑,盆中剛接的露水已凝結成薄冰,“這霧比玄武岩海岸的還冷,竹篙上都掛著白霜,測深繩的麻繩硬得像鐵絲!”他說得沒錯,船舷邊緣結著半寸厚的冰殼,用手敲擊發出清脆的“當當”聲,冰層下的海水泛著青黑色,能見度不足五尺,船槳劃動時,能聽到冰碴摩擦槳葉的“咯吱”聲,如同在碎玻璃中穿行。

老舵手用手掌摩挲著船舵上的冰,冰麵融化的水在他掌心凝成細珠:“是泥炭沼澤!”他粗糙的手指摳下船板縫隙裡的黑色泥塊,泥塊質地疏鬆,帶著腐殖質的酸氣,“這種地方是千年爛草堆出來的,水是黑的,泥是軟的,天涼時能凍成硬塊,天暖了又化成稀湯,能長東西的都是抗凍的硬茬,根須得紮進泥炭裡,不然凍一晚上就爛了。”他的話很快得到印證,了望手在桅杆上大喊,聲音被霧氣凍得發顫:“正西方向有黑色的草甸!像鋪在冰上的破氈子!”

眾人望去,隻見廣闊的沼澤上覆蓋著枯黃的草本植物,葉片邊緣卷曲如凍僵的手指,莖稈稀疏地立在水中,根部周圍的泥炭呈深褐色,暴露在空氣中的部分因低溫而變硬,踩上去能聽到“哢嚓”的斷裂聲。更奇特的是,某些植物的葉片上凝結著冰晶,陽光透過霧氣照在上麵,折射出七彩的光,如同天然的冰雕,卻絲毫不影響葉片的生命力,冰晶融化後,葉片依舊保持翠綠。

正午的霧氣稍稍散去,露出沼澤的全貌。這片泥炭地並非平坦一片,而是分布著無數個低窪的水窪,形狀如同被巨人踩出的腳印,水窪中生長著與周圍不同的水生植物,葉片呈箭頭狀,浮在水麵的部分泛著蠟質光澤,水下的葉柄細長,連接著埋在泥炭中的球莖,形狀如同縮小的芋艿,表皮呈褐色,帶著細密的根須。

“是野慈姑!”曾在淮河流域務農的船員突然喊道,他趴在船邊,用竹篙挑起一株植物,球莖在泥炭中晃動,“俺們那兒叫‘凍不死’,三九天泡在冰水裡也能活,挖出來的球莖埋在窖裡,能吃到開春,就是有點澀,得用草木灰水浸過才行!”他說得沒錯,剝開球莖的外皮,裡麵的肉質呈白色,質地脆嫩,嚼之有淡淡的土腥味,卻富含澱粉,能快速補充熱量,船員們紛紛采集,用隨身攜帶的陶碗盛放,當作臨時的乾糧。

寶兒讓人記錄野慈姑的生長環境:泥炭沼澤的低窪水窪,水深一尺至三尺,泥炭層厚達丈許,富含腐殖質,ph值偏酸性,夜間溫度可降至冰點,白日回升至十度左右,晝夜溫差極大。更奇特的是,這些植物的球莖具有抗凍特性,細胞中含有大量糖分,能降低冰點,即使被薄冰包裹,解凍後仍能正常生長,葉片的蠟質層不僅能減少水分蒸發,還能防止冰晶刺破細胞,如同天然的防凍劑。

午後的沼澤突然刮起冷風,溫度驟降,水麵迅速凝結成薄冰,船板上的積水也凍成了冰殼,船員們不得不嗬著白氣,用石塊砸碎冰麵,防止船隻被凍住。野慈姑卻展現出驚人的適應能力:葉片迅速內卷,將脆弱的尖端包裹起來,球莖則向泥炭深處收縮,借助腐爛植物產生的熱量抵禦嚴寒,原本浮在水麵的葉片,此刻大多沉入水中,隻露出葉柄頂端的部分,避免直接暴露在冷風中。

“這東西比衝積平原的野菱更耐寒!”哈桑用竹篙挑起一塊帶冰的泥炭,野慈姑的球莖藏在其中,表麵結著薄冰,卻依舊堅硬,“剛才那陣凍,換了黧豆早被凍爛了,它倒像裹了層棉襖,一點事沒有。”他說得沒錯,檢查被冰覆蓋的植株,球莖完好無損,甚至有新的須根從泥炭中鑽出,顯然在低溫下仍能生長,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在一處較大的水窪邊緣,船員們有了意外發現。泥炭層中暴露著幾排整齊的坑穴,形狀如同人工挖掘的種植坑,裡麵殘留著野慈姑的球莖和根係,排列規律,間距均勻,顯然是古代先民種植的痕跡。坑穴旁散落著幾個陶甕,其中一個甕裡裝滿了碳化的球莖,形狀與新鮮的野慈姑完全一致,甕壁上刻著的“姑”字,字體與之前發現的“菱”“藜”同屬一種風格,筆畫中還殘留著泥炭的黑色痕跡,顯然已在此埋藏了數百年。

“這些坑穴的深度有講究。”寶兒仔細測量坑穴的尺寸,發現深度均在三尺左右,恰好是泥炭層溫度最穩定的區域,“說明他們不僅采集野慈姑,還掌握了其生長規律,選擇在泥炭層中種植,利用腐爛植物的熱量抵禦嚴寒,這種種植方式比露天生長的球莖更大更飽滿,顯然是長期實踐的結果。”她讓人將碳化球莖與新鮮球莖對比,發現兩者的大小相差近三成,證明人工種植能顯著提升其品質,是可靠的糧種資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夜幕降臨時,沼澤的溫度降至冰點以下,水麵的冰層越來越厚,船身被凍在原地,動彈不得。船員們在船甲板上燃起篝火,用陶罐煮著野慈姑的球莖,香氣彌漫在寒冷的空氣中,與泥炭的酸氣混合在一起,形成獨特的味道。寶兒借著篝火的光,在海圖上詳細標注:用深藍色圓點標記野慈姑生長區,白色曲線畫出結冰的範圍,紅色箭頭注明泥炭層的厚度,旁邊附上球莖的素描,特意標出表皮的根須和抗凍的結構。

她讓人將收集的野慈姑球莖分成四份,分彆用泥炭掩埋、草木灰覆蓋、乾燥儲存、帶泥鮮存四種方式處理,對比不同保存方法下的抗凍性和發芽率,為日後的運輸和種植提供數據支持。同時,還記錄了野慈姑與其他水生作物的對比:“耐寒性優於野菱,耐淹性稍弱,適合在北方沼澤、寒冷湖區推廣”,並在海圖上與野菱的生長區形成“南北水生作物帶”,使糧種的分布更加清晰。

深夜的沼澤格外安靜,隻有冰層破裂的“哢嚓”聲,和遠處偶爾傳來的野鴨叫聲。寶兒趴在篝火旁觀察野慈姑的夜間狀態,發現它們的呼吸作用幾乎停止,進入半休眠狀態,球莖的表皮分泌出一種黏液,將周圍的泥炭粘成保護層,防止凍傷,這種“主動休眠”的策略,是它們適應極端低溫的重要機製,展現出對複雜氣候的精準適應。

黎明時分,陽光照射在沼澤上,冰層漸漸融化,船身恢複了移動能力。收集的野慈姑球莖已裝滿六個陶甕,船員們用泥炭將甕填滿,利用其保溫特性保持球莖新鮮,再用麻繩捆紮在艙底的“耐寒水生區”,與野菱、耐濕粟種形成“水生譜係”。老舵手則在水窪邊緣做了個標記,用石塊堆成球莖形狀,頂端插著一束野慈姑的葉片,在晨風中微微晃動,標記著這片藏著耐寒水生糧種的泥炭沼澤。

船隊離開時,朝陽正從沼澤的儘頭升起,金色的陽光融化了最後的冰層,水麵泛著粼粼波光,野慈姑的葉片在陽光下舒展,恢複了生機。回望這片被冰雪覆蓋又複蘇的土地,船員們的臉上雖帶著疲憊,卻難掩收獲的喜悅——他們不僅找到了珍貴的耐寒水生糧種,更在海圖上又添了關鍵一筆,這些記錄與之前的發現相互補充,讓“作物圖譜”更加完整。

船帆再次鼓滿風,帶著新的收獲和更詳儘的海圖,繼續朝著歸途的方向駛去。甲板上的糧種容器已按“氣候帶”整齊排列,從熱帶的耐鹽禾種到寒帶的野慈姑,形成跨越不同緯度的完整體係。寶兒望著遠方的海平麵,心中明白,這些從泥炭中、冰水裡尋來的種子,終將在中原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為天下一統後的農業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而這段航海的曆程,也將成為刻在海圖與曆史中的永恒印記。

喜歡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請大家收藏:()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遙遙領先:傻妞為您服務 大漢,我張角帶著係統又回來了! 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 消費返利,包養越多賺越多! 絕不做舔狗 施法永久加生命,閣下如何應對 穿越遊戲世界,但是蜥蜴開局 村叟閒談 劍來:開局陳平安送我龍王簍 開局被富婆拿下,係統卻叫著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