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交替天氣與幼苗生長管護_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 > 第383章 交替天氣與幼苗生長管護

第383章 交替天氣與幼苗生長管護(1 / 1)

晨露在耐鹽禾的分枝處凝成珠串,被乾熱風一吹,瞬間化作水汽蒸騰而去。幼苗的分枝已長至四寸長,卻因風勢過強而向一側傾斜,莖稈與主枝的夾角接近九十度,恰似《異域糧譜》“分枝篇”中描述的“風斜現象”。寶兒用竹製支架將傾斜的分枝輕輕扶起,支架底部插入泥土三寸深,頂端用軟麻繩與分枝綁定,鬆緊恰到好處——既不阻礙生長,又能矯正姿態。她在《幼苗生長記錄冊》上補記:“穀雨前四日,耐鹽禾分枝受風傾斜,需支架固定”,字跡旁畫著支架與分枝的側視圖,標注著“夾角四十五度為最佳”。

“夫人,早熟麥的分蘖長得太密了!”哈桑拿著小剪刀跑來,麥田中央的幼苗分蘖相互纏繞,最高的已超過主莖,葉片層層疊疊遮住了陽光,“陳老漢說這種密生叫‘窩苗’,比單純的倒伏更麻煩,養分全被細弱分蘖搶了,您看這主莖,細得像麥秸稈!”他說得沒錯,撥開密集的分蘖,能看到主莖的葉片發黃,基部的莖稈隻有手指粗細,與邊緣稀疏處粗壯的主莖形成鮮明對比。土壤表麵因葉片遮擋而格外潮濕,甚至長出了細小的苔蘚,用手摸上去滑膩膩的,與乾熱風掠過的田埂判若兩界。

陳老漢蹲在麥田裡,用剪刀仔細修剪細弱的分蘖,每株隻保留三至四個健壯的:“這早熟麥是‘多子多福’的性子,可太多了也會打架。”他修剪的位置始終離主莖一寸遠,切口平整無撕裂,“剪口離主莖太近會傷元氣,太遠又會留茬發芽,這分寸得像繡花一樣準。”他的話很快得到印證,修剪後的麥田通風明顯改善,陽光能穿透葉片間隙照到地麵,主莖的葉片漸漸轉綠,基部的莖稈也開始變粗,用手指捏上去能感到明顯的韌性,不再像之前那樣脆弱易折。

王晏之的幕僚帶著新製的“培土機”來到野慈姑的沼澤地,這種工具的鐵鏟呈弧形,能貼著泥土表麵將土推向球莖周圍:“按大人的意思,這培土機專用於野慈姑的球莖培土,既能增加覆蓋厚度,又不會損傷新萌發的須根。”工匠們操作培土機時,哈桑發現鏟麵的弧度與球莖的曲率完全吻合:“這弧度能剛好包住球莖!”他撿起一個挖出的球莖比對,培土機推起的泥土形成的弧形,與球莖的圓度嚴絲合縫,仿佛為球莖量身打造的保護層。

正午的天空再次陰沉下來,雲層比昨日更低,空氣悶熱得像密封的陶罐。農人們加快了手中的活計,在耐鹽禾的田埂上開挖新的排水溝,溝寬一尺、深一尺五,比之前的“十字溝”更深更寬——這是應對雷陣雨的加強版排水係統。陳老漢讓人將溝邊的泥土夯實,防止雨水衝刷導致溝壁坍塌:“這雨要是來了,肯定比前日的更急,溝挖得深才能跑得贏水。”他的話音剛落,遠處已傳來隱隱的雷聲,像無數麵大鼓在天邊擂動,田埂上的風向標突然轉向,紅綢在風中劇烈抖動,預示著風向即將改變。

雷陣雨來得比預想中更快,豆大的雨點砸在耐鹽禾的葉片上,濺起的水花高達寸許。農人們迅速躲進田邊的草棚,透過棚簾縫隙觀察田野:耐鹽禾的支架在風雨中微微搖晃,卻始終保持穩定,分枝沒有再次傾斜;早熟麥的修剪處被雨水衝刷後,切口滲出的汁液很快凝固,沒有出現腐爛跡象;野慈姑的培土被雨水浸濕後,與球莖緊密結合,形成堅固的保護層,須根在濕土中更加舒展,像白色的網絡在泥土中蔓延。

“這雨裡帶著泥點子!”哈桑指著棚外的雨幕喊道,雨點落在草棚的茅草上,留下一個個褐色的泥斑。陳老漢用瓷碗接了半碗雨水,沉澱片刻後,碗底積著一層細細的泥沙:“這是‘泥雨’,比清水雨更傷葉片,泥沙會堵住氣孔,影響呼吸。”他讓人準備了竹製的大掃帚,“等雨停了,得輕輕掃掉葉片上的泥沙,動作要像拂去嬰兒臉上的絨毛,一點都不能重。”

雨後的陽光格外刺眼,照在濕漉漉的田野上,反射出白茫茫的光。農人們拿著掃帚來到田間,按照陳老漢的吩咐輕輕清掃葉片上的泥沙。耐鹽禾的葉片經清掃後,氣孔重新顯露,能看到細密的白色小點,用手指輕輕一按,葉片會微微收縮——這是氣孔閉合的正常反應。早熟麥的修剪切口已完全乾燥,邊緣泛著健康的淺褐色,主莖在陽光下挺直了腰杆,葉片的綠色比之前深了許多。

王晏之的幕僚正在測量各田塊的土壤濕度,用的是特製的“測濕杆”——竹杆的一端裹著棉布,插入土中拔出來後,棉布的濕潤程度能直觀顯示濕度。“耐鹽禾田的濕度三成五,早熟麥田五成,野慈姑沼澤地七成,都在適宜範圍。”幕僚的記錄聲在田野間回蕩,與農人們的談笑聲交織在一起。王晏之站在田埂上,看著修剪後的麥田通風透光,培土後的野慈姑長勢穩健,滿意地對身邊的陳老漢說:“這些管護法子越來越精細了,看來豐收有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午後的乾熱風再次襲來,卻比清晨柔和了許多。耐鹽禾的葉片在風中輕輕擺動,支架固定的分枝已能自主承受風勢,不再需要額外扶持。哈桑帶著人給野慈姑澆水,這次用的是新修好的竹製水渠,水流順著水渠緩緩流入環形溝,比之前的水壺灌溉效率提高了十倍。“這水渠是按地勢修的,高低差剛好三寸,水不用費力就能流到每一株苗根旁。”哈桑邊調整水渠的坡度邊說,他的額頭上滲著汗珠,卻笑得格外燦爛。

陳老漢在耐鹽禾的田埂上散步,時不時彎腰檢查分枝的生長情況。他發現健康的分枝上已長出新的葉芽,芽尖帶著淡淡的紫,用指甲輕觸能感到明顯的硬度——這是生長旺盛的標誌。“再過十日,就得給這些分枝摘心了。”他對跟在身後的寶兒說,“摘掉頂芽,養分就能往側枝走,將來結的穗子才會飽滿。”他隨手摘下一片發黃的老葉,“這些老葉留著沒用,還耗養分,得及時摘掉,就像人要剪去指甲一樣。”

傍晚時分,天空又飄起了細雨,這次的雨細密如絲,落在葉片上幾乎看不見痕跡,卻能讓土壤慢慢濕潤。農人們沒有躲避,反而趁著細雨給幼苗追肥,用的是腐熟的豆餅粉末,與草木灰按三比一的比例混合。“這雨能幫著肥料滲進土裡,比晴天追肥見效快。”陳老漢邊撒肥料邊說,豆餅粉在雨中迅速溶解,順著葉片間的縫隙滲入土壤,靠近根部的地方,能看到須根正朝著肥料的方向生長,像在追尋養分的蹤跡。

夜幕降臨,倉庫裡的油燈次第亮起。寶兒將今日的修剪、培土、追肥等數據彙總,與之前的記錄對比,發現經過管護的幼苗生長速度明顯加快:耐鹽禾的分枝日均生長量比之前增加一分,早熟麥的主莖直徑增粗了半毫米,野慈姑的球莖重量每日增加一錢。“這些數據說明,精細管護能有效抵消交替天氣帶來的負麵影響。”寶兒指著記錄冊上的曲線說,曲線呈穩步上升趨勢,像一條通往豐收的康莊大道。

陳老漢坐在一旁,用布擦拭著他的小剪刀,剪刀的刃口在燈光下閃著寒光。“明天可能還是晴雨交替的天。”他望著窗外的雨絲說,“得提前準備好摘心的工具,耐鹽禾的頂芽可不能等。”他讓人將竹製支架的數量清點一遍,確保每個傾斜的分枝都能得到固定,又檢查了培土機的鐵鏟,在磨損處塗上桐油防鏽——這些工具是農人的武器,必須時刻保持完好。

黎明時分,細雨漸漸停歇,東方泛起魚肚白。田野在晨光中蘇醒,耐鹽禾的葉片上掛著晶瑩的雨珠,在陽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早熟麥的主莖挺拔健壯,分蘖疏密有致;野慈姑的球莖在培土下靜靜生長,須根在濕土中蔓延。農人們踏著露水來到田間,開始了新一天的管護工作,摘心的剪刀、修枝的鋸子、追肥的籃子在手中傳遞,像一場無聲的交響樂,奏響著豐收的序曲。

寶兒站在田埂上,望著眼前生機勃勃的景象,《幼苗生長記錄冊》在手中微微顫動。她知道,每一頁記錄都凝聚著農人的智慧與汗水,每一項措施都經過實踐的檢驗。交替的天氣仍在繼續,但隻要堅持科學管護,這些幼苗終將在秋天結出豐碩的果實,為泉州的田野染上豐收的色彩。倉庫外的布告欄上,新的生長數據已更新,字跡在晨風中微微擺動,像在向人們訴說著幼苗的成長故事。

喜歡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請大家收藏:()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重生後逆襲大律師 Pk時代前沿 死黨變身後,我練刀的手抖了 桃花村小傻醫 洛杉磯五金店的多麵人生 路人,但相親到了大院高乾子弟 我男生,拿了最佳女演員獎 玄學直播間:這屆鬼怪太難帶了 重回1955活出自我 眷族太瘋狂,竟背著我吊打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