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天氣起伏與成熟前管護_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 > 第385章 天氣起伏與成熟前管護

第385章 天氣起伏與成熟前管護(1 / 1)

晨露在耐鹽禾的穗尖凝成細小的冰晶,被晴熱的陽光一照,瞬間化作水珠滾落,打在下方的葉片上,濺起細碎的水花。穗子已飽滿得低垂下來,穀粒的外殼泛著淡淡的褐紅,恰似《異域糧譜》“臨熟篇”中描述的“蠟熟初期”。寶兒用竹製測穗器測量穀粒飽滿度,器身的刻度顯示已達八成,她在《作物生長記錄冊》上標注:“穀雨前十日,耐鹽禾進入蠟熟期,需防鳥啄”,字跡旁畫著稻草人草圖,稻草人的手臂上係著紅綢,與田間即將立起的防護裝置一模一樣。

“夫人,早熟麥的麥穗開始灌漿了!”哈桑捧著麥穗跑來,麥粒的外殼已從青綠轉為淡金,用手指輕捏,能感到裡麵充滿了黏糯的漿液,“陳老漢說這種灌漿期最怕‘乾熱風+陣雨’的組合,熱風會讓漿液濃縮,陣雨又會讓麥粒鼓脹,一縮一脹容易裂殼,您看這邊緣的麥粒,已有少量開裂了!”他說得沒錯,麥田中央的麥穗底部,確實有幾粒麥粒的外殼裂開細縫,漿液順著縫隙滲出,在陽光下凝成透明的晶珠,與飽滿的麥粒形成刺眼的對比。土壤表層的濕度計顯示僅有兩成,而深層卻因昨日的陣雨保持著五成濕潤,形成“上乾下濕”的特殊狀態。

陳老漢蹲在麥田裡,讓人將稻草編織的“遮雨簾”斜搭在麥穗上方,簾麵與地麵成三十度角:“這簾子要‘上密下疏’,既能擋住正午的熱風,又能讓晨露和夜間的潮氣透進來,就像給麥穗撐了把透氣的傘。”他用竹片將簾子固定在木樁上,每片簾子覆蓋十株麥苗,“灌漿期的麥粒像懷孕的婦人,既不能熱著也不能凍著,這溫度得控製在二十到二十五度之間才舒服。”半個時辰後,被遮蓋的麥穗周圍,空氣溫度果然比露天處低了三度,裂開的麥粒不再繼續惡化,漿液的黏稠度也恢複了正常,用指甲輕刮,能感到均勻的彈性。

王晏之的幕僚帶著新製的“防鳥網”來到耐鹽禾田,網眼用細麻繩編織,大小恰好能擋住麻雀卻不阻礙通風:“按大人的意思,這網要在清晨露水未乾時鋪設,此時鳥雀活動少,不會被網纏住,比正午鋪網安全。”工匠們拉網時,哈桑發現網的邊緣綴著小鈴鐺,風一吹就發出“叮叮”的輕響:“這鈴鐺能嚇走鳥雀!”他晃動網繩,鈴鐺聲在田野間回蕩,幾隻停在田埂上的麻雀果然受驚飛起,盤旋幾圈後遠遠躲開,不敢靠近。

正午的乾熱風比昨日更烈,地麵的溫度升至三十六度,耐鹽禾的葉片卷曲成細筒,卻依舊保持著深綠——這是蠟熟期特有的耐旱表現。農人們推著裝有陶製水箱的獨輪車來到田間,水箱底部連接著竹製的滴管,能將水精準滴在耐鹽禾的根部:“這叫‘潤根水’,一次隻澆三成濕,讓根部吸收水分卻不傳導到穗部,既解渴又不影響灌漿。”陳老漢邊調整滴管流量邊說,水滴落在乾土上,隻暈開銅錢大的濕痕,不會滲透到麥穗生長的土層,“穗部太濕容易招蟲,根部濕潤才能穩住養分,這是‘乾濕分離’的管護法。”

午後的烏雲來得比預報中更快,雷聲在雲層裡滾動時,農人們已將野慈姑田的“擋泥板”安裝完畢。這是用厚木板製成的弧形裝置,緊貼著球莖生長的土層:“野慈姑的球莖現在最‘怕悶’,陣雨帶來的泥水會糊住表皮的呼吸孔,板上的細縫能讓水流走卻留住泥土,就像給球莖戴了層透氣的麵罩。”陳老漢用手撫摸擋泥板內側,上麵刻著細密的導流槽,“這些槽能把泥水引到畦溝裡,球莖周圍始終保持疏鬆。”話音未落,豆大的雨點已砸在板上,濺起的泥水順著槽溝乖乖流走,球莖頂部的嫩葉始終保持潔淨,沒有被泥漿覆蓋。

陣雨過後,野慈姑的葉片上凝結著無數水珠,陽光穿過水珠,在球莖周圍投射出七彩的光斑。農人們趁機檢查球莖的生長情況,用小鏟子輕輕扒開表層土,露出乒乓球大小的球莖,表皮光滑無斑點,根須潔白粗壯:“這擋泥板真管用,比去年沒擋的球莖大了近一圈!”哈桑掂量著球莖的重量,興奮地喊道。陳老漢卻提醒大家:“彆光顧著高興,雨後的濕度高,得趕緊撒草木灰,每平方尺撒一把,既能殺菌又能吸濕,比等天晴了再撒強十倍。”

耐鹽禾田的防鳥網在陣雨中微微下沉,卻始終保持完整,網眼上的水珠像無數個小透鏡,將陽光折射成刺眼的光點。農人們檢查網下的穀粒,發現沒有新增的鳥啄痕跡,隻有幾粒因成熟過度自然脫落的穀粒,外殼完好無損。“這網不僅能防鳥,還能緩衝雨點對穗子的衝擊!”幕僚用尺子測量穀粒的飽滿度,發現網下的穀粒比未覆蓋處平均重了半克,“看來遮擋對灌漿也有好處,能讓穀粒更瓷實。”

傍晚的風帶著涼意掠過田野,吹得遮雨簾輕輕擺動,早熟麥的麥穗在簾下微微晃動,灌漿的節奏更加均勻。陳老漢讓人給麥田追施“壯粒肥”,用的是炒熟的黃豆粉與骨粉的混合物,每畝撒二十斤:“這肥料要‘少而精’,就像給灌漿的麥粒喝‘濃湯’,一次不能太多,不然會燒根。”他示範著如何將肥料撒在麥壟間,避開直接接觸麥穗,“肥料得讓根須慢慢吸,就像給孩子喂補品,得循序漸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夜幕降臨時,田野裡亮起了“驅蟲燈”,這是用桐油點燃的陶燈,燈芯周圍罩著鐵絲網,既能防風又能讓煙霧擴散:“這桐油煙能驅趕夜蛾,比用農藥安全,還不影響麥粒的味道。”陳老漢提著燈在田間巡視,燈光在夜色中劃出流動的光圈,蛾蟲在光圈外盤旋,始終不敢靠近。哈桑跟著一起巡視,發現燈盞下方的地麵上,落著不少被熏暈的小蟲,“這法子比陳老漢說的‘艾草熏田’還管用!”

倉庫裡,寶兒和王晏之查看最新的生長數據:耐鹽禾的蠟熟度達八成五,預計五日後方可收割;早熟麥的灌漿進度完成七成,按當前速度,十日左右能進入完熟期;野慈姑的球莖直徑平均達三寸,重量超過半斤,已符合收獲標準。“看來今年的收成能超出預期三成。”王晏之指著圖表上的曲線說,曲線在經曆天氣起伏後,依舊保持著陡峭的上升趨勢,“這些管護措施經得起實踐檢驗,明年可以在全州推廣。”

黎明時分,農人們趁著露水未乾,給野慈姑的球莖培上最後一次土,將球莖完全埋入五寸深的泥土中:“這叫‘定形土’,能讓球莖在收獲前保持圓形,不會因風吹日曬變畸形。”陳老漢用腳將土踩實,“踩得太鬆會進空氣,太緊又會悶壞球莖,這力度得像給嬰兒裹繈褓,恰到好處。”培土後的球莖上方,嫩葉依舊挺立,像無數支綠色的小旗,在晨風中展示著生命的活力。

寶兒在田間檢查防鳥網的穩固性,發現網下的耐鹽禾穀粒已完全轉為褐紅色,蠟質層在陽光下泛著油亮的光澤,用手輕輕一搓,外殼就能脫落,露出飽滿的米仁,潔白中帶著淡淡的紅,像鑲嵌了瑪瑙的珍珠。“再有幾日,就能開鐮了。”她對身邊的哈桑說,哈桑正用竹筐收集自然脫落的穀粒,筐底鋪著棉布,防止穀粒碰撞受損,“這些穀粒可以留作明年的種子,比倉庫裡儲存的更適應泉州的水土。”

倉庫外的布告欄上,新貼出了《收獲倒計時表》,耐鹽禾、早熟麥、野慈姑的收獲日期被紅筆圈出,旁邊標注著每日的管護重點:“耐鹽禾:每日檢查防鳥網,清除網內雜物;早熟麥:早晚測量灌漿度,保持土壤上乾下濕;野慈姑:培土後禁止澆水,等待表皮硬化。”農人們圍在布告前,用手指點著日期,計算著自家負責的地塊需要準備多少鐮刀、竹筐和晾曬架,聲音裡充滿了期待,像即將吹響的豐收號角。

寶兒回到倉庫,在《作物生長記錄冊》上寫下:“成熟前的天氣起伏是最後考驗,通過精準控溫、防害、追肥,作物已具備收獲條件。”她合上冊子時,陽光恰好透過窗欞照在封麵的“異域糧譜”四個字上,金箔鑲嵌的字體在光線下閃閃發亮,仿佛在訴說著這些跨越山海的作物,如何在泉州的土地上,經曆風雨洗禮,終將迎來屬於它們的豐收時刻。田間的防鳥網在風中輕輕顫動,鈴鐺聲與遠處的雞鳴交織在一起,奏響了收獲前的序曲。

喜歡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請大家收藏:()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四合院:彆惹我,我隻想當閒魚 淨水迎帆 重生1985:從收猴票開始首富之路 穿越2025之抗日科技奇兵 全民求生:我靠撿垃圾成神 影視之我要做主角 女主彆哭,瘋批病嬌男主我搶走了 她醉酒進錯房,京圈大佬一夜淪陷 九零香江小廚娘 葬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