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的清晨,紐約灰蒙蒙的,帶著濕冷的寒意。
林恩坐在餐桌旁,麵前擺著福勒剛送來的、散發著油墨清香的《紐約郵報》和其他幾份報紙。
頭條赫然是昨夜突發的大新聞。
客廳那台超大電視屏幕裡播放的早間新聞。
“...突發新聞,昨夜布魯克林和皇後區發生多起可疑火災。”
屏幕上,一名穿著厚外套的女記者站在一個被警戒線封鎖的區域外,背景是幾座半塌的建築物框架,焦黑扭曲的金屬結構和濕漉漉的灰燼清晰可見,空氣中濃煙未散。
記者語調嚴肅:“主要受災地點是三家小型印刷品儲存倉庫及兩家獨立小報發行公司的總部。消防部門初步勘查顯示,火災幾乎同時在不同地點爆發,火勢異常迅猛且有助燃劑痕跡,多個出入口被發現有人為暴力破拆跡象…
雖然沒有人員傷亡報告,但警方認為這是一場針對性的‘縱火襲擊’。具體動機尚不清楚...州長辦公室已要求紐約市消防局fdny)和紐約市警察局nypd)對此展開專項調查...”
福勒端著牛奶遞給林恩,低聲彙報:
“boss,新聞裡那幾個點,位置和瓊斯提供的sbk‘合作對象’倉庫位置完全吻合。包括《星報》用來臨時囤放那批特刊的後巷倉庫,還有那個給sbk印製‘爆料海報’的地下雜誌社。燒得很乾淨。fdny那邊幾個高級隊長都是他們的人,走個形式而已。”
雨後的陽光落在他臉上,一半明亮,一半深邃:“意料之中。”
林恩端起牛奶,啜飲一口,臉上沒有任何意外的表情,隻有一絲冰冷的滿意。
這就是甘比諾家族和高蒂的行事風格:高效,暴力,並且絕對會把警告刻在對手的骨頭上。
道格·瓊斯那個胖子提供的信息,部分被用來製造了一場如此符合黑手黨暴力美學的“意外”。
這不僅僅是幫他清理麻煩,更是老派黑手黨在向整個紐約乃至傳媒圈宣告:時代變了,報紙不再是新聞業的專屬領地,地下印刷渠道,也開始有主人了。
“鈴鈴鈴——”內線電話響起。
福勒接起,簡短交談後:“老板,哈維到了。”
“讓他進來。”
哈維·佩克斯特步履從容地走進書房,他永遠保持著頂級律師的精英形象,昂貴的羊絨大衣搭在手臂上,手裡提著公文包,臉色略顯疲憊,但眼神依舊銳利,仿佛一夜未眠。
他微微向林恩頷首:“ink先生。”
“坐,哈維。咖啡?”林恩指了下旁邊的位置。
“謝謝,福勒小姐。”哈維坐下,接過福勒遞來的黑咖啡。
“謝爾登先生已經與那位先生通過氣。”
哈維措辭嚴謹,像是在宣讀一份法律文件,他和謝爾登都是律師,受到律師客戶特權的保護。
那位先生讓我帶句話:‘幾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老鼠爪子伸太長了,不懂得規矩。這些報社倉庫的小小火頭,就當是給不守規矩的行業一點小小的‘高蒂震撼’ittegottiesson)。’”
哈維精準地複述了那些含蓄卻飽含威脅與權勢的措辭。“‘這也是他進入這個新領域的有力宣告。’”
這後半句,明顯是高蒂未來的媒體版圖野心。
林恩輕輕頷首,表示收到。這層用意他自然明白。合作,從來都是雙向的輸血。
彙報完黑手黨那邊傳來的訊息,哈維罕見地停頓了一下。
哈維端起咖啡喝了一口,似乎在整理接下來更複雜的信息。
他微微吸了一口氣,似乎在平複某種記憶帶來的衝擊力,眼神投向地毯上繁複的花紋,仿佛能從中看到昨夜那被雨水和黑暗浸透的場景。
“人,已經處理掉了。”
“hat?”林恩一驚。
“不不不,不是那個意思。根據瓊斯提供的姓名——羅納德·米爾斯,他是sbk唱片營銷副總裁,就是策劃這次抹黑行動的總負責人——我們很快定位到了他的具體住址和一個私人備用聯係號碼....”
哈維的回憶不受控製地閃回,清晰的畫麵帶著雨夜的寒氣:
一個代號“幽靈”的瘦削成員,動作輕得像沒有重量,輕易繞過了社區那點可憐的、形同虛設的監控,精準定位了米爾斯位於皇後區一個中產階級社區獨棟住宅。他通過一個沒有上鎖的閣樓小窗戶,進入了閣樓空間,成為暗中的“天眼”。
負責技術支援的“電纜”,一個沉默寡言戴著厚眼鏡的年輕人,在車內操控設備。在另一個他都沒看到的成員配合下,短暫、精準地切斷了米爾斯家附近的街區通訊和供電。
時間掐得剛好在深夜最沉睡的時刻,隻持續了不到十秒,足以讓大部分電子係統失靈、監控休眠、報警器啞火。同時乾擾了附近幾條街的手機信號。
行動指令通過加密通訊發出。代號“熊”的斯拉夫壯漢沒有走門,而是用液壓剪無聲剪斷了一個通往地下室的鐵窗柵欄。他巨大的身軀不可思議地靈活鑽入,動作沒有發出任何金屬撞擊聲。
組長“渡鴉”緊隨其後。地下室通往上層的門鎖被“幽靈”提前從閣樓內用細鋼絲套索無聲開啟。兩人如幽魂般潛入。
臥室內,肥胖的羅納德·米爾斯正鼾聲如雷。“熊”巨大的手捂住了他的口鼻,另一隻手臂像鋼箍般勒緊脖頸,瞬間窒息昏迷。
同時間,另一名支援人員在車庫入口和樓下客廳灑下特製的驅狗噴霧,同時確保屋內米爾斯熟睡的妻子和兩個孩子毫無察覺。
整個過程不到三分鐘。“渡鴉”在現場沒有留下任何毛發、指紋或纖維,連壓痕都用特殊手法處理過。“幽靈”從閣樓外部撤離,修複了小窗戶的微小痕跡。
裝著昏死過去的米爾斯的大袋子被迅速從地下室缺口運出,塞進了一輛沒有任何標記、車牌被泥漿覆蓋的廂式貨車。技術支援“電纜”迅速恢複了附近的通訊,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
喜歡紐約1990請大家收藏:()紐約199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