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前邊是一個放羊的小孩,家就住在小英山附近。平時沒少被山匪騷擾,對土匪恨之入骨。
山上對土匪發起打擊後,周邊村民聞訊後都紛紛在山下觀看。
見山上土匪被抓,村民們無不拍手叫好。
這個牧羊童一邊放羊,一邊觀察著山上情況。當看到一個人鬼鬼祟祟地在草叢裡爬行時,便知道這個人是不是什麼好鳥,是漏網的土匪。
當然,他不知道這是匪首,隻把他當做一般的匪徒了。
同時牧童也知道,剿匪的隊伍正在山下搜捕逃下山的土匪,抓到後便把他們關在一起。
出於對土匪的仇恨,牧童從地下撿起了一個從樹上掉下來的枯樹棒,向那個人走了過去。
彆看大掌櫃的平時很凶殘,而且武藝又好,很會欺負人。但今天不行了,他受了傷,肚子又饑又餓,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了。
一見一個青年人拿著一個木捧過來了,要在平時,他非用刀和對方說話不可。
可是現在,手無寸鐵,傷痕累累不說,還精疲力儘,哪兒再敢逞英雄,隻有選擇躲避。
沒跑幾步,被放羊娃趕上,沒頭沒臉地一陣抽打,昏死過去。
等他醒來時,已經在俘虜群裡。
原來把他打昏後,放羊娃趕忙把這一消息告訴山下巡邏的士兵。這時大家才發現,這可是條大魚,正是小英山的大掌櫃。
他們趕忙就地對大掌櫃進行審問,問他是怎麼知道有一支運送財寶的隊伍從這兒經過的。
這時候,大掌櫃的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風,張信問什麼他回答什麼。
他把一切責任都推托到牛武身上,說這情報是牛武送的。
說二人是多年的老關係,當年牛武在蘇州做捕頭時,抓住了還是流匪的他,後來把他放偷偷放了,他便來到小英山,做了大掌櫃。
一直對牛武的救命之恩念念不忘。
經過打聽得知,事發後,牛武丟了捕頭職位,被官府追捕,流浪江湖。
後來二人取得了聯係。
為了表示對牛武的感謝,多次邀他上山,並表示把第一把交椅讓他來坐。
牛武沒同意,但卻時常來山上訪問。
前不久上山,帶來了一個重大消息,一夥人押送一筆財寶,將從這兒經過。
消息是他從京裡相當有權勢的人口裡得到的,絕對地可靠。
於是小英山的土匪們便安排了這次行動。
至於牛武是從何種渠道得到的消息,這個透露給他消息的關鍵人物又是誰,沒有說。
這使張信想到,自己前段時間受到襲擊,凶手使用的暗器,是一種叫飛蝴蝶的小巧東西,而江湖傳聞,使用這個暗器的人一,也叫牛武。
無疑,這二人就是同一人。
這個牛武太不尋常了,身上有太多的秘密,可惜被他跑了。
接下來,人們把俘虜押到濟寧,由知府處理。
整個小英山,放了一場大火,燒了個乾淨。
做完這一切後,李準準備繼續行軍。
張信對他的幫助一再表示感謝,然後把大掌櫃的交給了他,由他帶到北京,接受審判。
張信和他的小分隊,也沒在這兒停留,辭彆了知府,又上路了。
出了這片山地,在一個集市上每上買了一身應季的衣服,走起路來,果然輕鬆了許多。
經此一鬨後,他們小心了許多。同時,也加快了行進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