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我記不太清,那幾個單位叫什麼名字了,反正都是吃公家飯的。”
老四徐小翠笑道。
“好像有個水利站,另外兩個,是什麼辦公室,鄉鎮建設辦公室還是啥的,我也記不太清了。”
老五楊彩霞跟著道。
三姐劉春紅,得意地整理了下衣服端坐正身子。
“我以後也是要坐辦公室的人了,嘿嘿。”
“以後得叫你劉主任?”
二姐趙小蘭,打趣三妹劉春紅道。
劉春紅有些羞。
“那你就是趙主任。”
“嘿嘿,咱這一家子,五個主任。”
“都當主任了,咱管誰去啊?”
姐妹幾個開起玩笑來。
“小武找誰辦的這事呀?”
大姐胡秀娟,問四妹和五妹道。
“秀娟姐,這都不用多問,肯定是找的三姐唄。”
二姐趙小蘭搭了句茬。
心裡想著,她家小武在鎮上,不就有三姐這一個人脈嘛。
“三姐對咱家小武,可真沒得說,先前咱家的事,也是她幫忙辦的,現在咱姐妹幾個的工作,她也給咱安排了。”
老三劉春紅說了句。
“姐,你們還真猜錯了,小武找的不是三姐,是廣播台的陳台長。”
老四徐小翠說道。
“陳台長?他又是誰?”
“這麼大的事,他怎麼願意給咱辦的呢?”
“小武跟他關係很好嗎?”
家裡三個姐姐,頭一次聽說這個人。
以前沒聽小武提過,他跟小武關係那麼好?
這給她們安排工作,可不是小事。
說句不好聽的,哪怕是親戚,要不是關係太近的直係親屬,也不會給安排這麼好的工作。
這得動用多少人脈,欠彆人多少人情。
小翠和彩霞,也鬨不清王武在陳台長那,麵子怎麼那麼大。
“我也不清楚,陳台長怎麼願意安排的,反正這事小武就是找的他。”
“誰知道怎麼談的。”
她們哪知道,王武和陳台長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平衡”和“交易”。
成年人的世界,講究的是利益和價值。
看似是“人情世故”,實則,是更深層次的“價值交換”。
彆人對你客氣,願意幫你,那一定是你有“價值”,有一天人家能求上你。
一旦失去了這個“價值”,就人走茶涼了。
劉良材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看看他家如今的落魄,誰能想到,這僅是短短一個多月的變故,造成的。
而在一個多月前,他們家還是門庭若市,人人羨慕啊。
姐妹幾個沒多糾結這個事,反正她家小武能耐就是了。
“小翠,彩霞,咱幾個都是大老粗,字都不認識幾個,坐辦公室有這個能耐嗎?”
三姐劉春紅問道。
二姐趙小蘭也有這個擔心。
“我自己名字都寫不明白呢,咱到那裡工作,能行嗎?”
“彆操這個心,小武還能讓咱們為難了?既然給咱這樣安排,那肯定都考慮到了。”
徐小翠勸著幾個姐姐道。
“也是,那咱就等著坐辦公室,吃公家飯吧。”
幾人都開心笑了起來。
有幾天沒回來了,這幾日礦上又發生了好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