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武。”
那女人幽幽道。
“答應你的事,我們做到了。”
王武說道。
那女人點了點頭。
“嗯,謝謝你們。”
“到那邊照顧好自己。”
“小武,放心吧,我們那邊也有生意,規模比這邊還大。”
身後的男人,對王武笑道。
“嗯,那我就放心了。”
正說著呢,門口進來一人。
“老板,該走了。”
“在外麵等著我們,這就來。”
“是。”
男人對妹妹道:“還有什麼要說的,儘快說,咱們要走了。”
此刻,女人心裡有著千言萬語,可已沒時間再說了。
一切,都化作了一個深深地擁抱。
“小武,我們走了。”
“我會想你的。”
“我也是。”
......
芒山鎮的人都知道,三姐離開了芒山鎮。
沒人知道她去哪了。
聽說,她省城的兩個哥哥,也清掉了所有的資產,不知去了哪裡。
而芒山鎮,三姐的資產,像芒山酒館、芒山大酒樓、還有一個紡織廠、幾家彆處娛樂場所的股份,包括她原先住的,自建的豪宅大院,都給了一個叫王武的年輕人。
據說這個王武,是她之前包養的小白臉。
芒山鎮新的話事人,也成了這個叫王武的年輕人。
三姐之前的老部下,有些跟著她一起走了,留下了,都聽從王武的吩咐。
一時間,整個芒山鎮,都在議論著這件事。
“我踏馬怎麼就沒這麼好的命呢?”
這會兒,幾個留著長發,梳著三七分頭,還有幾個用發膠摩絲,整的大背頭。
乍一看,頭發油光鋥亮的,跟抹了一層豬油似的。
實際上,這個年代,有些家裡條件不好的,買不起摩絲和發膠,又想裝麵子趕潮流,真就拿豬頭往頭發上抹,天氣熱起來,太陽一曬,一股子豬油腥味。
幾人穿著喇叭褲,褲腿從膝蓋往下,逐漸變寬。
還有幾個稍微有些條件,穿著緊身牛仔褲,隻是那褲子,都洗的發白,有些地方,已經破了洞。
上衣穿著蝙蝠衫,有幾個還披著破洞的牛仔外套。
腳下都是厚底的皮鞋。
這年代的人個頭都不高,為了顯得腿長,穿衣好看,都流行穿這種厚底皮鞋,有時候還得在裡麵多墊幾層鞋墊子。
整個人東拚西湊,又要麵子又沒錢。
這是八十年代,典型的“精神小夥”。
不管時代怎麼發展,每個年代,都有這麼一群無所事事的青年。
他們多是缺乏家庭關愛,或是家裡不和諧,亦或是家庭遭遇了什麼不幸。
還有一些,單純是慣壞的。
這些人在生活中,很難得到認可,就走上街頭,以另一種極其誇張的行為裝扮,來引起大家的注意。
也是一種扭曲的變相獲得認可。
每個時代都有。
有些人過些年,隨著年齡的增長,或是發生了一些重大變故,會進行反思,逐漸摒棄這種生活,慢慢融入社會。
也有些人,二十出頭那會兒,就因打架鬥毆、盜竊、流氓等等非法行為,進去了,這些人即便出來,依舊是社會的整體不穩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