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這樣的事,還有好幾起呢。
都是麻子在外麵仗著人多,欺負人家,打完就跑。
人家找上門來,隻能他的父母,在家裡給他擦屁股,低三下四地給人家賠禮道歉。
但這些事,總歸是小打小鬨,他的父母還能應付。
可今天這幫人,準備著砍刀、麻袋、麻繩,趁著夜色突襲,儼然是要動真格的,衝著綁架他們來的。
他們倒不擔心自己,橫豎一條命,可家裡還有兩個女兒呢。
這兩個女兒,要是落到這幫人的手上,哪裡會有好?
一想到這兒,二老心裡就一陣後怕。
他這不孝子,孽畜,真是不把家裡人坑死,是不肯罷休啊!
好在,他這個不爭氣的兒子,現在被抓起來了,不會在外麵,再給家裡惹禍端了。
“謝謝你們,還得是人民警察啊。”
“要不是你們,我們家再有個三長兩短,這以後的日子可還怎麼過啊!”
說著,麻子的老娘,抹起眼淚來。
“彆哭了,等天一亮,你們就收拾東西,投奔親戚家去。”
“等鎮上的收網行動結束,會來通知你們,到時候你們再回來。”
幾名警察,對麻子的父母道。
要不了幾日,鎮上就要展開一次特彆行動,對鎮上這些黑惡勢力,進行“清除”。
在此期間,為防止這些家屬被報複,警察隻能讓他們先去親戚家,暫時躲上一段時間。
等鎮上行動結束,威脅解除,再讓他們回來。
一提到第二天,就要被迫離開家,到親戚家寄人籬下,麻子的老娘,哭得更傷心了。
“我怎麼就生了個,這麼不爭氣的兒子。”
麻子的父親,倒是感慨了一句。
“都怪咱們,從小沒管過他,這大了再想管,哪裡還管得住啊。”
總算說到點子上去了。
麻子為何,寧願在街頭流浪,也不願回家?
他自小一臉麻子,心裡就自卑。
在村裡常被其他同齡人嘲笑、排擠、欺負,沒人願意跟他玩。
在家裡,他也得不到關心。
父母的管教,就是非打即罵。
他不但開始厭學,還開始厭家。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經常逃課,每次回來,都會遭來父親的一頓毒打。
漸漸的,他連家都不回了。
現在兒子闖了禍,走上了歪路,麻子的母親,也隻是怪罪兒子不爭氣。
可從沒想過,是什麼,讓兒子走上不歸路的?
他在受人欺負時,得不到該有的安慰和庇護,對整個家庭,都沒有認同和歸屬感。
甚至覺得,這個家有他和沒他,都沒那麼重要。
漸漸的,他隻能在社會上,尋找類似遭遇的人,來抱團取暖,互相慰藉,把他們當做同類。
好些父母,不能理解,自己的孩子為什麼寧願在外麵挨餓,也要跟那些無所事事的野孩子混在一塊,都不願意回家。
說出來有些紮心。
他們那些人聚在一起,能找到歸屬感和認同感,在家裡,他們得不到這些。
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人雖沒有刻意,把自己歸為哪一類人,但在日常的交際生活中,會有一個無形的手,逐漸把同類人聚在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