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婆婆跟大嫂默認為親情緣淺的田小芹,居然有這麼親近的一位大娘,而且人家還主動提出要留下幫倆月的忙。
一下子得到了李水仙的極力歡迎:“她田大娘,你能留下幫忙是再好不過了。
你沒來之前,我們還想著實在不行,就送托兒所。
我這老大媳婦,也是在托兒所乾過一段時間的。
說實話,這麼小的孩子,在裡麵兒根本顧不過來。
換尿布都得排隊。
可誰家孩子誰心疼,能在家還是在家的好。
外人哪有自家人帶的仔細。”
說了兩句親近話,看了眼田小芹做的晚飯,立馬指使大兒媳婦:“小芹也是,這都是實在親戚,來家第一趟,怎麼能光吃鹹菜呢。
翠芬,你看看還有什麼東西,掂對倆快手菜出來。”
劉翠芬想歎氣,之前養的幾隻雞,福安結婚殺完了。
好不容易抓的小雞娃能下蛋了,小芹又懷孕生產,雞又沒留住。
家裡的雞崽兒這兩年更新換代的速度太快了。
現如今的這一窩,還是些個仔雞,毛一褪,估計都沒半斤重。
雞蛋就更彆提了,不等到今年過完八月十五,估計都看不見頭茬蛋。
好在昨天剛買了點兒,倒不至於現借。
狠狠心,劉翠芬切了一大塊兒臘肉,合著青椒蘿卜乾炒了一小盆端上來,也算是個葷腥。
夏天蔬果最多,黃瓜豆角茄子西紅柿什麼的,炒的炒,拌的拌。
隻要舍得下油,吃著也是噴香。
田小芹切的那麼盤兒鹹菜,整個晚飯時間反倒無人問津了。
田大娘雖說這兩年日子好過了不少,可做飯也沒敢這麼放油。
隻不過吃著人家做的,隻在心裡感慨了下。
吃過晚飯,大家都在院兒裡乘涼的時候,田大娘跟李水仙倆人說起了年歲。
看著麵上相差不大,可實際算起來,李水仙比田大娘大了六歲。
倆人有心相交,一會兒一個“大姐”,一個“妹子”的叫了起來。
田大娘說話爽朗乾脆:“要不說鄉下人都想進城呢。
大姐這麵相,任誰也說不出來比我大。
這通身的氣派,就是我們生產隊大隊長都差上一截兒。”
楊遠信挺好奇:“生產隊長?還有這職務?”
田大娘挺樂意跟人多聊聊農村的新變化:“也就今年年初的時候。咱們南郊的薑場村不是成立了“紅星集體農莊”嗎,他們就設立了生產隊,生產隊長專門管每天的生產勞作。
這麼一整,效果還挺好。
所以咱們四九城郊區的各個村也開始成立農村生產合作社了。
你像我們村的生產隊長,不僅負責日常生產管理,還負責傳授種地的技術,監督村裡財務等等。”
1953年中共中央發布《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要求各地試辦初級社。1953年北京市郊區通過互助合作運動推動農業生產,新建322個農業生產合作社。此時土地仍歸農民私有,但通過互助組形式集中經營)
楊遠信想了下報紙上的政策,微微點了點頭:“這麼一來,乾活也能互幫互助了,挺好。”
田大娘也覺著不錯:“可不是嘛,我們還有生產小隊,大家的牛啊,農具啊,都可以集中調配。乾活是快了不少!”
楊遠信直指核心:“那自家的地怎麼說?”
田大娘略帶一絲迷茫:“地,還是自家的。
就是有傳言說,政府還準備把地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