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笑著點頭,坐下後接過工作人員遞來的熱茶,抿了一口,暖意瞬間驅散了穿越帶來的眩暈。
“多虧了周教授他們的付出,還有大家的支持。
這次回來,主要是兩個事。
一是接新的科研團隊和設備,二是……
之前說的槍械裝備,準備好了嗎?”
聽到“槍械裝備”,坐在旁邊的軍區裝備部部長趙剛立刻直起身,從公文包裡拿出一份文件夾,推到陳林麵前。
“都準備好了!
按照你的要求,10萬人的製式裝備,包括8萬支半自動步槍、1萬挺輕機槍、1千門迫擊炮,還有配套的彈藥。
子彈5000萬發,炮彈10萬發。
這些裝備都是基於二戰後期的技術改良的,故障率低,而且零件可以用大明未來的鋼鐵廠仿製,我們還專門配了維修手冊和教學視頻。”
陳林翻開文件夾,裡麵的裝備清單和圖紙一目了然。
半自動步槍是在M1加蘭德的基礎上優化了口徑,適應大明現有的金屬加工水平;
輕機槍則參考了捷克式,結構簡單,方便攜帶;
迫擊炮更是簡化了炮架,適合在古代的地形上機動。
“太好了,”陳林忍不住讚歎。
秦正這時補充道:“除了槍械,我們還準備了鐵路建設需要的大型設備——5台打樁機、3台架橋機、10台蒸汽起重機,還有足夠鋪設500公裡鐵路的鋼軌和枕木。
另外,新的科研團隊也組建好了,共200人,涵蓋了橋梁工程、鐵路規劃、機械維修三個領域,都是經驗豐富的工程師,還帶了不少教學用的模型和圖紙,方便教大明工匠操作新設備。”
“還有材料,”一位姓王的專家開口。
“我們準備了10萬噸高強度鋼材,專門用於各個水係大橋的建設;
另外,考慮到大明的水泥產量不足,我們還準備大型高標號水泥和水泥生產配方,教他們用當地的石灰石和黏土燒製水泥。
有了水泥,鐵路路基和橋梁的穩定性就能大大提高。”
陳林越聽越興奮,他原本以為這次回來隻能拿到基礎裝備,沒想到現代政府考慮得這麼周全。
“這些東西對大明來說,就是跨越時代的鑰匙。有了它們,大明的工業化進程至少能提前300年。”
秦正擺擺手,眼神嚴肅起來:“我們也是在為國家做貢獻。
大明是我們的曆史,讓它變得更強,也是在守護我們的文化根脈。
不過,有個事要提醒你,這次傳送的東西太多,我們怕你剩下的資金消耗會很大,我們已經提前為你充了50000億資金,應該夠支撐這次傳送了。
另外,新的科研團隊會在大明待兩年,等長江大橋通車、全國鐵路網的主乾線成型後再回來,你那邊要多費心照顧。”
“放心。”
陳林點頭:“大明朝廷已經在南京城外劃了專門的‘技術院’,食宿、安全都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