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至誠剛到上海,便在繁忙的港口邂逅了即將赴日本留學的袁殊。袁殊是個年輕人,臉上洋溢著青春的朝氣,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兩人簡單寒暄後,王至誠便迫不及待地問:“賢弟,你這次去日本讀哪所大學?主攻什麼專業?”
袁殊自信地回答:“我將前往早稻田大學和日本大學,攻讀新文學、新聞學以及東洋史。不僅如此,我還會努力熟練掌握日語,並接觸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
王至誠看著不足18歲的袁殊,心中不禁為其選擇感到欣慰,語氣中滿是讚同:“文學和新聞學是你的強項,東洋史的選擇也極為明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許多知名的日本學者,比如佐藤鬆本等,都是深諳漢語的中國通。你這一去,定能在新聞學術領域有所建樹,同時接觸到不少先進的思想,對你的未來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王至誠從書畫包中取出一小袋大洋,鄭重地遞給袁殊:“窮家富路,身在異國他鄉,留學費用不菲。你在經濟上若有困難,切勿猶豫,隨時給我寫信或發電報。”
袁殊感激地搖頭:“王兄,你也不容易,如何能收下?”
“我在日本留學過,寫幾幅字的事情輕而易舉。若是你的家境窘迫,務必告訴我。”王至誠的聲音中透著關切,袁殊心中感動不已,內心重燃起對革命的熱情。未曾想到,這段留學經曆,竟為他日後的多重間諜生涯鋪就了意想不到的道路。
王至誠陪袁殊來到港口,正要送他上船時,一位身著西裝、係著藍綢領帶的青年人走了過來。此人氣宇軒昂,顯得比王至誠年長幾歲。“敝人,琅琊王氏,名至誠,任職於東北大學。”王至誠自我介紹,伸手握住對方的手,微笑著問:“先生貴姓大名?”
“以後免去這些繁文縟節,直接稱呼我‘田漢’。”田漢的態度直爽,仿佛與生俱來的自信。
王至誠心中一驚,田漢可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文化人。根據資料,田漢,1898年生於湖南長沙,是中國現代戲劇的奠基人之一,身兼多職,文才斐然。王至誠心中暗想:“難怪田漢與魯迅產生矛盾,不僅因文學理念不同,還因性格差異。”
“田漢兄也是景星學社的社員。”王至誠試探著說。
“嗯。”田漢點點頭,繼續喝茶,顯得有些沉默。
“我也是。厲麟似成立該社,旨在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同時引入西方先進文化。學貫中西,方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做貢獻。”王至誠話鋒一轉,試圖引導話題。
“國共兩黨的合作是為了北伐的全麵勝利,但目前情況堪憂。”田漢眼神微暗,似乎在考慮更深層次的局勢。
袁殊此時正給田漢倒茶,心中卻暗自揣摩田漢的氣質。田漢身上散發出的青春氣息,仿佛讓他回到了那個懵懂的時光。他感受到這位文化精英的魅力,忍不住想要與他多聊幾句,然而想到王至誠正陪他,便主動將兩人交給了彼此,自己則借故走出房間,鎖上門,為他們創造獨處的機會。
門外,袁殊的心中既期待又忐忑,不知道這兩位文化巨匠會如何展開對話。
室內,田漢和王至誠陷入了沉默。田漢不停地喝茶,王至誠的思緒卻在不斷翻湧。其實,他對田漢的了解並不淺。早年,田漢在農村長大,童年時便展現出過人的才智。九歲失去父親後,他與母親相依為命,艱難成長。正是這段經曆,塑造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
“我小時候經常去看湘戲和影子戲。”田漢自豪地回憶道,“從五六歲起,我就跟著叔叔們去看廟會的戲劇,後來又迷上了京劇,甚至在13歲時便發表了自己的劇本《新教子》。”
“你的經曆讓我想起魯迅的《故鄉》裡那個少年閏土。”王至誠不由自主地說道,“在深藍的天空下,海邊的少年刺猹,那種純真的記憶,總是令人懷念。”
田漢的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感:“我與魯迅不同,他是個少爺,而我不過是個鄉下娃。家庭背景的不同,確實讓我們的視角有所差異。”
“家庭出身的不同怎麼能成為你們之間的隔閡呢?”王至誠反問。
“焦大對林妹妹的看法就像我對魯迅的看法。”田漢輕聲說,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屑,“我一直覺得,焦大的高傲與冷峻讓人難以接近。他能留學日本,我也能!”
田漢提到的留學經曆牽動了王至誠的思緒:“你在日本有過怎樣的經曆呢?”
“1916年,我從長沙畢業,舅舅支持我東渡日本。”田漢的臉上浮現出回憶的光輝,“我和易漱渝在日本創辦了《南國月刊》。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藝術與愛情的種子在心中悄然發芽。”
“可那些美好並沒有持續太久。”王至誠察覺到田漢情緒的波動,便輕聲說道,“要不要談談那段痛苦的記憶?”
田漢的神情變得沉重,搖頭不語。王至誠心中知道,或許這段經曆是他心中難以釋懷的傷痛。為了轉移話題,他開始聊起其他留日回國的名人:“當年我在東北大學時,認識了很多才俊,除了你,還有魯迅、李大釗、陳獨秀等。這些人都是我們國家的脊梁。”
“可是我怎麼能與他們相提並論?”田漢自嘲地笑了笑,“我雖有才,但與夏衍、魯迅等人比起來,差得太遠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與使命。”王至誠安慰道,“田漢兄在戲曲創作上的貢獻不亞於任何人。”
兩人談論著留學期間的種種,氣氛逐漸緩和。王至誠了解到,田漢的創作靈感與對政治的思考交織在一起,對未來的追求讓他不斷努力。就在此時,田漢的表情又顯得凝重起來。
“在大革命時期,陳獨秀的遭遇讓我心痛。”田漢的聲音低沉,“他承受了太多的壓力,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政治的波瀾讓人無奈,但我們必須保持信念。”王至誠的目光堅定,似乎在傳遞某種力量。
在這片港口的喧囂中,王至誠與田漢的對話如涓涓細流,緩緩流淌。兩位文化精英之間的碰撞,仿佛點燃了某種火花,預示著未來將會變得更加複雜而充滿挑戰。
然而,命運的波折往往在不經意間襲來。在未來的某一天,他們的命運將會如何交織,是否能繼續攜手推動社會的進步,仍是一道未解的懸念……
喜歡文化英雄聯盟請大家收藏:()文化英雄聯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