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退日軍的“斬首行動”後,張浩所控製區域內洋溢著勝利的歡騰。
街頭巷尾,軍民們共同慶祝這來之不易的大捷,士兵們的英勇事跡成為人們口中傳頌的傳奇。然而,張浩並未沉醉於這短暫的喜悅之中。
他站在臨河市最高的了望塔上,極目遠眺,心中思索著更為宏大的戰略布局。
在那間被地圖和軍事文件堆滿的指揮室裡,張浩召集了麾下的核心將領與智囊團。
巨大的地圖上,標記著周邊地區的山川、城鎮與敵軍分布。
“諸位,我們雖贏得了這場戰鬥,但這隻是漫長征途的一小步。
日軍短期內元氣大傷,正是我們擴張的絕佳時機。”張浩的目光堅定地落在地圖上,手指劃過一片區域。
參謀長高元點頭表示讚同,他指著地圖上一處關鍵城鎮說道:“司令,我認為我們可以先將目標鎖定在鎮南的寧川縣。
此地扼守交通要道,一旦拿下,我們不僅能擴大戰略縱深,還能打通與周邊抗日勢力的聯係,獲取更多資源。”
裝甲師師長王大力摩拳擦掌,興奮地說:“沒錯,司令!咱裝甲師士氣正旺,現在出擊,定能勢如破竹。”
張浩沉思片刻,說道:“寧川縣確實是個不錯的目標,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日軍雖遭重創,但其在周邊仍有一定兵力部署,而且當地的偽軍也可能成為阻礙。我們需製定周全的計劃。”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眾人確定了初步的作戰方案:先派出偵察部隊摸清寧川縣的敵軍布防、地形地貌以及當地偽軍的動向;
同時,利用宣傳攻勢,分化偽軍內部,爭取部分力量倒戈;主力部隊則秘密集結,等待最佳時機發動突襲。
偵察連的戰士們如鬼魅般潛入寧川縣周邊。他們身著便衣,混雜在當地百姓之中,仔細觀察著每一處軍事設施、每一條道路的通行情況。
年輕的偵察兵小劉,扮作賣貨郎,挑著擔子在寧川縣城外的關卡附近徘徊。
他一邊吆喝著,一邊留意著關卡處偽軍的換崗時間、武器裝備以及巡邏規律。趁著偽軍不注意,他悄悄記下了關卡的防禦弱點和兵力部署。
與此同時,另一組偵察兵則通過與當地百姓的交流,了解到寧川縣內日軍指揮官的性格特點以及偽軍內部的矛盾。
原來,日軍指揮官山本最近因接連戰敗而脾氣暴躁,對偽軍時常打罵,導致偽軍內部人心惶惶。
數日後,偵察部隊陸續返回,將收集到的情報彙總到張浩手中。
看著詳細的情報資料,張浩心中有了底,一個更為完善的作戰計劃在他腦海中逐漸成形。
張浩清楚,分化偽軍是減少阻力、順利拿下寧川縣的關鍵。
他安排宣傳部門製作了大量傳單,內容主要是揭露日軍的殘暴行徑,宣揚抗日的正義性,以及承諾對反正的偽軍既往不咎,給予妥善安置。
這些傳單通過各種渠道,如信鴿、地下交通員等,散發到寧川縣內。
同時,張浩還派出了經驗豐富的說客,潛入偽軍內部,與一些有良知的偽軍軍官秘密接觸。
偽軍連長張大壯,看著手中的傳單,心中五味雜陳。
他本是被日軍脅迫才加入偽軍,一直對自己的行為深感愧疚。
說客的到來,讓他看到了擺脫日軍控製、重新做人的希望。
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張大壯決定率領自己的連隊起義。
在張大壯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偽軍開始動搖。
寧川縣內的偽軍陣營中,一股倒戈的暗流正在湧動。
一切準備就緒,張浩下達了進攻寧川縣的命令。
夜幕籠罩著大地,重型裝甲師的坦克如幽靈般駛向寧川縣。
坦克的履帶在泥濘的道路上緩緩前行,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