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成功穩定抗日聯盟後,各方勢力迅速達成共識,決心攜手應對日軍的陰謀與攻勢。
在新的資源分配方案下,各部隊的補給逐漸趨於合理,之前的猜忌與不滿煙消雲散。
為了進一步加強合作,張浩提議建立一個聯合指揮中心,以便在戰鬥中實現更高效的協同作戰。
聯合指揮中心選址在寧川縣一處隱蔽且交通便利的山穀中。
施工人員日夜趕工,搭建起堅固的指揮所和通訊設施。
同時,張浩從自己的部隊中挑選出一批經驗豐富的參謀人員,與各抗日勢力選派的代表共同組成指揮團隊。
“張司令,此次合作意義重大,我們定當全力以赴。”一位來自山區抗日遊擊隊的參謀說道。
張浩拍了拍他的肩膀,堅定地回應:“沒錯,隻有我們團結一心,才能給小鬼子致命一擊。”
在聯合指揮中心的籌備過程中,各部隊也沒有閒著。
他們根據自身特點,進行了針對性的訓練。
擅長山地作戰的遊擊隊加強了山林間的伏擊與滲透訓練;
重型裝甲師則在開闊地帶進行大規模的機動作戰演練,提高坦克與步兵的協同能力。
麵對日軍的經濟封鎖,張浩深知必須另辟蹊徑,打破困境。
他召集了當地的商人、工匠以及經濟領域的專家,共同商討對策。
“我們可以利用山區的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比如藥材種植和手工製品。
這些產品在外界有很大的市場需求,而且便於運輸和隱藏。”一位老商人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張浩覺得此計可行,立即組織農民在山區開墾土地,種植各類珍貴藥材。
同時,鼓勵民間工匠製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藝品,如木雕、刺繡等。
為了突破日軍的封鎖線,張浩組建了一支精乾的運輸隊。
運輸隊成員都是從各部隊挑選出來的精英,他們熟悉地形,擅長隱蔽行動。
運輸隊采用靈活多變的路線,趁著夜色的掩護,繞過日軍的關卡,將物資運往周邊地區進行交易。
在一次運輸任務中,隊長陳可帶領隊員們駕駛著改裝後的馬車,小心翼翼地行駛在山間小道上。突然,前方傳來日軍巡邏隊的腳步聲。
陳可迅速示意隊員們隱蔽,大家屏住呼吸,等待敵人離開。
待巡邏隊走遠後,他們繼續趕路,成功將貨物送到了交易地點,為區域經濟帶回了急需的物資和資金。
在軍事方麵,張浩針對新兵訓練和部隊管理的問題,進行了一係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他從係統中解鎖了一些先進的軍事訓練方法,引入到軍事學校和各部隊中。
訓練場上,新兵們正在進行一種全新的戰術訓練。
他們以小組為單位,模擬各種複雜的戰鬥場景,通過團隊協作完成任務。
教官在一旁仔細觀察,及時糾正他們的錯誤。“注意相互之間的配合,保持火力掩護,前進的時候不要暴露目標!”教官大聲喊道。
為了提高基層軍官的管理能力,張浩舉辦了多期管理培訓班。
培訓班上,邀請了經驗豐富的將領和專家授課,內容涵蓋部隊紀律、人員管理、戰術指揮等多個方麵。
一位年輕的基層軍官在培訓後感慨道:“以前帶兵全憑自己摸索,這次培訓讓我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方法,以後管理部隊更有信心了。”
同時,張浩還注重武器裝備的升級和創新。
他組織技術人員對繳獲的日軍武器進行研究和改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開發出一些更適合實戰的新型武器。
例如,將繳獲的日軍迫擊炮進行改裝,增加了射程和精度,使其在戰場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就在張浩的勢力和抗日聯盟積極發展應對之策時,日軍按捺不住,再次發起挑釁。
一支日軍精銳部隊在山本少佐的帶領下,對張浩控製區域的邊緣小鎮發動突襲。
小鎮上,百姓們正在忙碌地進行著日常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