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內。
這裡幾乎成了澳王朱旺的“專場批判大會”。
“陛下!臣有本奏!”
都察院左都禦史詹徽,第一個站了出來。
手中高舉著笏板,聲色俱厲,“澳王殿下此舉,乃是動搖國本,自毀長城之舉!前朝餘孽、白蓮妖人、海上巨寇,皆乃我朝之心腹大患!理當斬儘殺絕,以儆效尤!豈能……豈能將其招入軍中,委以重任?這無異於引狼入室,養虎為患啊!長此以往,國法何在?綱紀何存?請陛下,立刻下旨,收回成命,並嚴懲澳王殿下‘亂國’之罪!”
“臣附議!”
詹徽話音剛落,數十名禦史便如同商量好了一般,齊刷刷地站了出來,跪倒在地。
“澳王殿下此舉,置我大明律法於何地?置萬千將士之忠魂於何地?請陛下聖裁!”
“招安罪囚,古來有之,但從未有如澳王這般,不問罪行,不設門檻,大開方便之門者!此乃亂政!請陛下明察!”
一時間,整個奉天殿內,群情激奮,彈劾之聲,不絕於耳。
然而,龍椅之上的朱元璋,卻始終麵沉似水,一言不發。
他隻是靜靜地看著下方這些慷慨陳詞的“忠臣”,眼神中,卻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譏諷。
他知道,這幫人看似義正言辭,實則各懷鬼胎。
他們真的在乎什麼國法綱紀嗎?
不,他們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
朱旺要組建一支前所未有的強大海軍,要開啟一個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
這意味著,朝廷的資源,將會大量地向沿海、向軍隊、向那些他們看不起的“商賈”和“匠人”傾斜。
而他們這些習慣了在朝堂之上,靠著嘴皮子和黨同伐異來獲取權力的文官集團,其話語權必將被大大削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才是他們真正害怕的!
朱元璋將這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但他沒有點破。
他隻是將目光,投向了站在百官前列,一直沉默不語的太子朱標。
“標兒,”
他淡淡地開口,“此事,你怎麼看?”
一瞬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朱標的身上。
朱標緩緩走出隊列,對著龍椅深深一揖。
他抬起頭,臉上沒有絲毫的波瀾,聲音沉穩而又清晰。
“回父皇,兒臣以為旺哥此舉,雖有不妥之處,但其心可昭日月。”
“旺哥之心,在於開海,在於強國,在於為我大明,開創萬世未有之基業。此乃利國利民之大策,兒臣全力支持。”
“至於招安罪囚,”
朱標頓了頓,話鋒一轉,“兒臣以為,堵不如疏。與其讓他們流落在外,成為我朝心腹之患,不如將其納入掌控,化為己用。正如旺哥所言,世間之力,無分好壞,關鍵在於掌控之人。”
“兒臣相信,有父皇您的天威鎮懾,有旺哥他的神鬼之才,這區區數萬罪囚,斷然翻不起什麼浪花來。反而能為我大明海軍的初創,提供最寶貴的人才和經驗。”
“故,兒臣懇請父皇,準其所請,靜觀其效。若有差池,兒臣願與旺哥一同擔責!”
朱標的這番話,說得是不卑不亢,擲地有聲。
不僅表明了他對朱旺毫無保留的支持,更展現出了一個儲君應有的擔當與氣魄。
詹徽等一眾言官,聽得是目瞪口呆,準備好的一肚子反駁之詞,硬生生地被堵了回去。
他們怎麼也沒想到,一向以“仁厚”著稱的太子殿下,竟然會在如此關鍵的時刻,旗幟鮮明地,站在了澳王那邊!
朱元璋看著自己的兒子,眼中,終於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笑容。
很好。
這,才像是咱朱元璋的種!
......
喜歡我在大明忙種田,平推東瀛美利堅請大家收藏:()我在大明忙種田,平推東瀛美利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