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梓義老師的故事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四年前那個在上海造船廠擰螺絲的青年不會想到,命運的齒輪會在刷到一條短視頻時開始轉動。
今天,讓我們走進劉梓義老師的故事,看擁有初中文憑的他如何逆襲成為優秀操盤手,在周文強老師的引領下完成人生三級跳。
1.被困的靈魂
2019年,上海黃浦江的汽笛聲與造船廠的金屬撞擊聲交織。
26歲的劉梓義老師蜷縮在船艙底部,焊槍火花濺得到處都是,他滿手油汙卻看不見未來。
初中輟學,輾轉酒吧、工廠,他像被命運按在傳送帶上的零件,重複著“擰螺絲—拿工資—活下去”的循環。
“那時候覺得,人生就像這艘永遠造不完的船。”他苦笑著回憶。
月薪從4000元掙紮到1萬元,卻始終填不滿內心的黑洞——那些關於尊嚴、價值、未來的疑問,在深夜的工棚裡啃噬著他的靈魂。
一碗重慶小麵,讓他看到命運的轉機。
某天清晨,劉梓義老師在常去的麵館刷到一條視頻:周文強老師解讀《大秦帝國》。
那一刻,就像黑暗中的旅人突然看見燈塔。
滾燙的淚水猝不及防地砸進紅油湯碗,老板娘驚問:“失戀了?”他搖頭,卻說不出那瞬間的震撼——屏幕裡的聲音像閃電劈開混沌:“你以為的牢籠,不過是自己畫的圈。”
在觀看完周老師解說的《大秦帝國》後,他仿佛找到了人生的出口。
“我那一刻被深深震撼,過去對秦始皇的偏見被打破,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視野。”梓義老師回憶道。
連續72小時,梓義老師瘋狂刷遍周老師所有課程。
每天聽著周老師的音頻入眠,聽到熱血處“蹭”地坐起,出租屋的牆被他拍得咚咚響。
一個月後,梓義老師做出一生最果斷的決定:毅然辭去當時的工作,帶著全部積蓄,前往彙成。
2.裂縫中的希望
初入彙成集團的劉梓義老師,像誤入交響樂團的啞者。
做銷售遇到的重重阻礙讓他一度心灰意冷,可他並沒有放棄,而是選擇重新審視自己,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於是梓義老師開始轉戰短視頻剪輯,從零開始,從pr軟件的分割功能學起。
深夜出租屋裡,他對照教程一幀幀打磨視頻,屏幕藍光映著通紅的雙眼。
“那時候想,要是再失敗,可能真得回去擰螺絲了。”梓義老師笑著回憶道。
後來他意識到,成功不僅僅是做成一件事,更重要的是通過不斷學習與調整,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
命運的轉折也來得猝不及防。
某天,他剪輯的視頻突然爆火。
電話那頭,異地女友尖叫著報喜,兩個年輕人隔著屏幕又哭又笑。
“原來普通人真的能被看見。”
那晚他徹夜未眠,反複刷新著評論區——有人留言:“你的視頻救了我一命。”
正是這些來自粉絲的反饋,讓他更堅定了繼續走下去的決心。
當你下定決心做一件事時,總會有些“驚喜”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