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千戶府,林望舒片刻未歇,立即召來了何伯。
她心中記掛著郊外莊子上的事,吩咐道:
“何伯,勞你將莊子上所有人員,無論老幼,詳細造冊。
姓名、年齡、籍貫、因何傷殘、有何特長、家中還有幾口人,都儘量記錄清楚。”
她需要一份詳儘的名錄,才能心中有數。
何伯躬身應下。
林望舒又問起新買的那幾個小廝的訓練情況:“那幾個小子,如今可還安分?裡麵可有瞧著伶俐、肯上進的?”
何伯回道:“回少夫人,這幾個小子都是從百裡外幾個遭了洪災的縣城買來的,皆是父母雙亡,孤苦無依。
許是經曆過苦日子,如今有瓦遮頭,有飯果腹,都還算知足肯乾。
其中有個叫高大誌的,年紀稍長兩歲,人又靈便,眼裡有活,很是上進。
老奴發現,他竟認得十多個字,說是以前在村子上看夫子教人偷偷記下的。”
“哦?”林望舒眼中閃過一絲興趣,“可會算術?”
“這個還需教導。”何伯答道。
“嗯,你多留意他些,若真是可造之材,日後或可大用。”
林望舒吩咐道。隨即她又問了趙猛關於小廝們習武的進展。
趙猛言簡意賅:
“稟夫人,幾人中,韓小五於拳腳上最有天分,上手快,力道也足。其餘幾人,尚需時日打磨。”
林望舒略一思忖,便道:
“既如此,往後訓練時,可將韓小五與煜兒、小昕安排在一處,一同練習基礎拳腳。孩子們年紀相仿,互相也有個比較督促。”
她頓了頓,看向何伯,“待莊子上的名冊整理出來,凡適齡的孩童,無論男女,都需認字、習武。根基,還是要從自家培養起來才最是牢靠。”
何伯與趙猛皆領命出去。
書房內重歸安靜,林望舒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連日來的思慮讓她感到一陣疲憊。
周嬤嬤悄無聲息地端來一杯溫水,撫劍也上前,力道適中地為她按摩肩頸。
周嬤嬤看著她眼底的倦色,忍不住心疼地嘮叨:
“奶奶,不是老奴多嘴,您再怎麼能乾,也得顧惜著自己的身子。年輕時不覺得,等年紀上來了,就知道厲害了。”
林望舒閉著眼,微微頷首,表示聽到了。
她腦中思緒未停,青溪如今在外幫著打理鋪麵賬目,新接手的兩個鋪子若開張,正好需要得力的人手。
雲娘那邊已送來了初步調教丫環的方案,頗為巧妙,重在引導與觀測心性,在最終結果出來前,她不便插手,隻能靜待。
而最讓她感到壓力的,還是莊子上的數百口人。
解決他們的生計,關鍵在於“產出”。
手工皂或許是個路子,用量不大,可以在莊子上僻出塊地方專門製作,隻是配方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外泄。
但光靠這一樣遠遠不夠,還需想想其他能依托手工、不重體力的產出。
開藥鋪是自己的計劃,但製藥、采藥、種植皆需專業知識,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得慢慢培養人手。
眼下,隻能先等何伯的名冊,看看其中是否有原本就擅長些手工藝的人,哪怕隻會編織、木工,也能減輕不少負擔。
她正閉目凝神,細細盤算,忽聽得門外傳來熟悉的腳步聲。
簾子一掀,王煜和黎小昕兩個小身影一前一後走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