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瑞蓮失蹤了六天,找她的人可愁死。
三月三歌圩會友正式迎來,人們開始忙活趕集,參賽者都準備好了。
歌圩正式開幕,由於知縣出來主場宣話:“四海鄉親們,今年三月三歌圩會友正式開場,今年比往年更熱鬨些,設立台麵來表演,隻要表演精彩,得觀眾喜愛,就能評選上前十,入名次都有嘉獎。當然報名參賽都有入場費,所以參賽者要用心表演出精彩節目給大家看。台上是賽場,台下是以歌會友,山歌愛好者,你們自己對歌,爭取登亭子捧繡球,今年歌王等著出世。今天到此相會朋友比較廣,希望大家以和為貴,文明相處,公買公賣,物件價格合理,勿要互相擁擠,以免發生踩踏事件。今天魚龍混雜,各行各業人士都有,希望大家要保管身上財物安全,另外本官已經組織巡邏隊守護大家,有求幫的,找他們反應,本官一定給做主。現在踩堂正式開始……”
鑼鼓鞭炮齊鳴,台幕已經拉開,評委席人員按照標名入座,內定十位打分評委,現在九位都到場,第十把椅子還空位,人遲遲不到場。
現在就等著第十位到場,節目才開始表演。
那麼第十位評委席是誰呢?
她就是薑瑞蓮,在歌圩到來前夕,這是本地士紳選舉出來,大家都知道。以往每年歌圩會友,山歌對唱,屬她出眾,必須由她入十大評委之一。前者白世珍送一份邀請函,就是說這個事情。
現如今人沒到場,人家可不等待她,有人催促道:“薑瑞蓮能不能到場,比賽馬上要開始了,少了一位評委員可不行呀!”
“對呀!時間不等人,薑瑞蓮再不到場,隻能換人頂替她了。”
有人道:“誰能比她才華橫溢,坐這個位置都是公認文章做得好,雖然咱們也沒入皇榜,在本地也受人尊稱儒士。瑞蓮是一介女流,未踏入學堂,為何她有資格坐在評委台,她能出口成章,山歌能教化人。在九蓮山一帶,山歌誰都能唱,但是沒有瑞蓮歌詞妙,換人真不知道還有誰能上任。”
有位中年男子起來,向大家微微抱拳自薦道:“在下有人選,可以頂替薑瑞蓮那位置,幼時讀過幾本書,也能創幾個話本。”
大家一看,原來是李德海,齊聲問:“李訟師,你識能人路廣,不知道誰能頂替薑瑞蓮。”
李德海道:“她正是在下愛女李佩雲,自幼我便請名儒到家私教,琴棋書畫信手拈來,小女文靜,不愛湊熱鬨,山歌比賽從不參加。在家裡下苦功練琴學畫,拿才華出來擺擺,比薑瑞蓮還要優秀。”
王舉賢道:“李訟師,你的女兒已經報名參賽,她怎能當評委呢!薑瑞蓮沒到場,她三伯薑團可以頂替,她的山歌都是來自薑團親傳,這位比任何人都夠格坐評委席。”
李德海為了讓女兒出頭,跟王舉賢杠上,非得爭個輸贏。
最後大人出麵調解,才把二人拉開。
為了讓公正,讓大家投票選李佩雲和薑團頂替薑瑞蓮。
九個評委有五票支持李佩雲,比薑團多了一票。
這下李德海可高興壞了,終於按照計劃走,可要讓女兒好好露臉,體驗風光無限。
他把女兒領入評委台,現在李佩宇頭插兩根錦雞尾羽毛,這就是一種特殊身份象征,很明顯是有備而來。
就當李佩雲坐下時,王舉賢起身擺手道:“慢,既然是頂替彆人坐上那位置,先彆急,得宣喊正主三聲,如果沒有回應,你才能名正言順坐上評委席!”
李佩雲內心不痛快,覺得王舉賢故意刁難自己,看向她父親求助。
李德海權威跟王舉賢比不了,現在隻能照他畫道走。
先讓女兒站一會兒,命個銅鑼嗓門登台,向成千上萬觀眾宣喊三聲:薑瑞蓮可有到場沒……
知道內情的人都在說:“這薑姑娘都失蹤第六天了,把九蓮山翻個遍,也沒見蹤影,現在歌圩開場,她哪裡能登場!”
“她被選當評委,當然要等她到場,萬一奇跡出現,人就在歌圩中,喊她登場也正常。”
“本以為今年再睹薑瑞蓮山歌風采,究竟她腦殼裡腦漿是墨色的,才能編出好山歌。可惜今年人多,少了一位歌王,下一個能否壓過場!”
……觀眾各自議論紛紛,成千上萬人,表不完。
台上喊三聲後,再等了一會兒,正主沒回來。
李德海得意看向王舉賢問:“王先生,現在愛女能否坐入評委寶座?”
王舉賢沒辦法,隻能點頭同意。他知道李佩雲人品差,狗眼看人低女輩,覺得當公眾人物,不夠格,所以才阻止。
李佩雲一副高傲姿態,轉到坐位前,手提裙擺俯身要坐下,屁股挨著椅子也才一寸。
忽然,從龍陽江下遊,傳來一陣歌聲:
女兒愛水自天來耶~隔山唱歌山有音,一尾龍陽飄蕩來,歌圩會友顯才能。
女兒愛河黃河來耶~山川江水本相連,你我永伴隨日月走,有緣相會在龍陽。
女兒愛花百花鮮耶~飛來雙蝴采花蜜,出癡男愛女梁祝情,同在泥山攻書來…
這歌聲順著水麵傳有多廣,成千上萬隻耳朵都被洗一遍,從未聽如此靈動之音。
熟悉的人一聽聲就知道是誰來了。
大家歡呼一片,高聲呐喊:“是歌王薑瑞蓮來了,歌圩有她在,才精彩…”
“我就說,薑瑞蓮福大命大,會平安歸來,感謝老祖保佑,護咱們的歌王。”
“歌王歸來可就有熱鬨瞧啦!咱們熱烈歡迎……”
來者正是薑瑞蓮,她端坐在船頭,身穿一襲淺黃色交領上衣,領口繡著精致的花邊;下身穿著柿紅百折裙,正麵繡著的花鳥圖騰。發鬢盤於頭頂,鬢間戴朵紅色山茶花,銀簪閃爍著光芒;這身打扮,真是美若天仙,令人為之傾倒。搖槳是位破老頭,滿臉騶紋堆壘,臉上還有汁泥,胡子趕了氈,用一條破布勒頭,身上背著個銅鑼。
船隻靠了岸,把搭板搭橋,薑瑞蓮下船,那老頭朝她揮揮手,“女娃,去吧!”
薑瑞蓮望著老頭道:“爺爺,您真的不到歌圩看熱鬨嗎?”
“女娃,老爺子還有事忙,歌圩年年都舉行,等明年桃花開,一定來看熱鬨,女娃,多珍重!”老頭話畢,轉身乘小船順水而行。
薑瑞蓮向老爺揮揮手,“爺爺,多保重,日後到龍陽,到吉賢村小坐,晚輩泡杯熱茶孝敬您…”
她說的話不知老頭是否能聽見,那位頭也不回乘小船離開,直消失在視野,薑瑞蓮才離開河岸,走進歌圩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