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廠街等待吳三桂回複的時間裡,朱由榔查看了寧台廠的各類賬目明細。
明代的記賬方式,讓他看得頭暈眼花,叫苦不迭。
最後他放棄了這種毫無效率的工作方式,親自製作了一個表格,讓趙小乙等識字的親兵把數字往裡填。
他還親自上山,視察挖礦和冶煉的具體過程,如果不是親兵以命勸誡,他甚至還想鑽到礦洞裡看看。
寧台廠有礦工上千人,但大量人力都浪費在砍柴、燒炭等輔助工作上。
礦洞的設施也很原始,礦工們把礦石裝在籃筐裡,綁在身上一點點拖出來,連簡單的軌道都沒有使用。
整個礦山的生產方式,落後得令人發指。平均每個礦工,每月才生產三十多斤銅,約等於一天一斤。
現在是戰爭時期,礦山已被永昌官府沒收,礦工、礦頭沒有任何工錢,所得不過是官府提供的糧食,維持生存而已。
所以他們的工作沒什麼積極性,每個月能完成任務即可,剩下的時間就是鞭打滿洲大兵,逼他們乾自己應該乾的活。
“又是一個大軍屯,怪不得效益那麼差,”朱由榔在心裡默默吐槽。
不過礦山不是農田,需要很多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整個采礦、冶煉的過程。所以不能沿用分田到戶的經驗,必須采用更高級的分配方式。
十五天後,永平方麵傳來消息,賀九儀的六個家屬平安返回。同時到達的,還有吳三桂派來的密使。
明軍在永平采礦已不是什麼秘密,於是朱由榔在廠街接見了這個密使。
“吳三桂派你來做什麼?”
那密使向四周看了看,好像是覺得人太多了,欲言又止。
朱由榔屏退了左右,隻留下幾個親衛:“你可以說了。”
密使放下心來,沉聲道:“大帥願意接受換俘,但希望陛下也能夠同意大帥指定的換俘方式。”
“哦?吳三桂的換俘方式有什麼特彆?”
對方神神秘秘的態度,勾起了朱由榔的好奇心。
他想起以前看過的電視劇情:雙方俘虜相向而行,交彙時主角忽然暴起,挾持住對方俘虜。反派所有人都不敢異動,最後折了夫人又折兵。
密使沒注意到朱由榔已經神遊太虛,回答道:“我們希望這些士兵不是被貴軍釋放,而是自己逃回的大理。
為表示誠意,我們每次都會先放人回到永平。貴方隻需給士兵們提供一條逃跑通道,我們有人在玉龍關附近接應。”
朱由榔覺得這個提議比自己預想的還要有趣刺激,略微思考後,完善了這個方案:
“我會派出幾個人,專門做幫助犯人逃跑的生意。他們負責賄賂守衛,每次帶幾個清軍逃跑,從小道一路護送客戶回玉龍關。收費很便宜,每個人收五十兩即可。”
“五十兩!怎能這麼貴?”
密使覺得對方的獅子口大得驚人,每人五十兩,五百多人豈不是兩萬六千多兩銀子?
朱由榔點起手指,和他算起了經濟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