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無法反駁吳三桂的話,但是誰都知道不儘快撤軍,繼續留在這裡和明軍糾纏更是行不通。
逃回去還能期待朝廷開恩,留在開遠難道期待偽帝開恩嗎?隻要有一絲希望,沒有人肯留在開遠等死。
想到這裡,線國安終於鼓起勇氣,大聲提議:“大帥,我們這麼多人,比偽帝的軍隊強得多。隻要我們約束部下慢慢走,撤回貴州的希望還是有的。我們還能在貴州重新練兵,過兩年還能打回來,留在這坐以待斃,實在是,實在是……”
吳三桂搖頭道:“營中的情況你們難道沒有看到?若是本王現在就下令撤退,你們敢說士兵還會老老實實地聽令慢慢走,你們還能控製住自己的手下嗎?
我統兵多年,斷然不會自尋死路,但隻要我還活著,就不會允許座下兵將為了搶著逃跑而自相踐踏,自相殘殺。
與其死在路邊,本王寧願在這裡和偽帝繼續打下去。這樣至少可以晚死幾天,而且能夠殺幾個賊人為自己報仇。
本王戰死在這裡,起碼還有一個為國捐軀的榮譽,至親和族人能得以保存。”
為國捐軀……
遇到這種危難情況,拔腿就跑和率部倒戈都是吳三桂的風格,為國捐軀則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誰不知道吳三桂是怎麼一步步攀到平西王的位置,就算全天下的人都在一瞬間變成大忠臣,吳三桂也和為國捐軀搭不上半點關係。
有些人暗暗猜測,吳三桂是不是已經和偽帝談妥了條件,要帶著這五萬清軍一起向明廷投降。
仔細算算,吳三桂和永曆也沒有什麼化解不開的仇怨,烈皇是李自成逼死的,放清軍入關也是打著為烈皇複仇的旗號。
這麼細細算來,吳三桂還是大明的忠臣啊!
如果不是多尼還穩穩的坐在身側,可能已經有將領會試探著問一句“要不我們降了”,或者私下向吳三桂請教,到底和偽帝談了什麼條件,到時帶上他們一起投。
搞不清楚吳三桂和多尼的態度,眾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廳又陷入沉默之中。
絕望、焦慮、疑惑充斥在每一個將領的心頭,卻沒有人能再說一句話。
見氣氛已經鋪墊得差不多,吳三桂和多尼對了一下眼色,沉聲喝道:“廣西提督線國安!”
“末將在。”
沉思中的線國安打了一個哆嗦,急忙應聲道:“大帥有何吩咐?”
“你打算扔下本王還有兄弟們,率先獨自逃生嗎?”
“末將……”
線國安感到一股怒氣湧上來,壓倒了心中的恐懼,猛地一挺胸膛:“末將願意與大帥共同進退。”
“好。”
吳三桂點點頭,轉過頭點了另外一個湖南武將的姓名,問了他和線國安同樣的問題。
“末將是湘江邊的好男兒,我們湖廣漢子斷不會丟下兄弟逃生!”
“好,有血性,是我軍的好漢。”
就這樣,吳三桂把所有的人一個一個地問了一遍,所有的人都給了這個三軍主帥滿意的答案。
吳三桂站起身,走到一旁的大桌子邊上。
眾將領不明所以,案上擺放的那張雲貴地圖他們早已經爛熟於胸,現在去研究作戰地圖還有什麼意義嗎?
“這,這是……”
線國安指了一下桌子上的地圖,上麵一些新的路徑和據點標識墨跡未乾,顯然是吳三桂剛命人新畫上去的。
經線國安提醒,其他圍了上來的將領也有所察覺,注意到那張軍事地圖有了一些細微的變化,新增加的部分很快就被他們指出來。
兩個月前,貴州一萬安順軍前來開遠,走了一條崎嶇的山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現在那條路被重新描過一遍,顯得略微粗了一些,看起來和官道差距已經不大了。
看到這些細微變化後,很多人心中開始狂喜:“原來大帥已經有了萬全之策,剛才那是在激大家。我們怎麼能懷疑大帥的方略呢,三十年不倒的不破金身豈是浪得虛名,我等草率,草率了……”
“本王沒有說一定要大家困死在這,隻是眼下軍心不穩,我們這個樣子撤兵和自殺無異。
大家一定要耐著性子再等幾天,安撫好手下的將官和士兵,等軍心穩定下來,本王會帶著大家一起走回貴州。
本王已經選好了一條安全的撤退路線,李定國絕不可能出現在這條路上截擊。”
有個將領是兩個月前走這條路從安順來的,遲疑著提出疑問:“大帥,這條路安全是安全,就是實在太小了。人走可以,輜重糧草走起來太慢。末將來的時候,一萬人也走了很久啊……”
“所以我們要慢慢走,前麵的部隊為後麵拓寬道路,後麵的部隊為前麵的人斷後掩護。
我們拋棄一部分輜重,在沿途的彌勒、瀘西、師宗這幾個州府就地補給,速度不會比走官道慢太多。
在貴州,我們還有大量後備部隊,無論多慢,隻要我們一步一步走回去,會越走越強,而明軍則會越走越弱。
我們精誠合作,交替掩護,抱團一起走,就一定能安全撤回安順、貴陽。”
吳三桂說這些話的時候,臉上堅毅的表情富有感染力,全身散發著自信的光輝,仿佛和曆史上那些千古明將差不多。
帶著這樣的心情,所有的非嫡係將領都紛紛向吳三桂和多尼拍胸脯保證,一定全力約束部下服從號令,讓部隊一起後撤。
“大帥,有什麼命令您就直接下吧,末將為大帥馬首是瞻。”
“大帥,末將願意留在開遠為您斷後……”
“大帥,派兵來我們營督陣吧,誰敢亂跑,您直接砍了……”
喜歡鐵血殘明之南洋崛起請大家收藏:()鐵血殘明之南洋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