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進功所在的廣前號一直靠泊在外灣,對內灣岸上發生的戰鬥沒有直觀認識,隻知道登陸的萬餘清軍遭到頑強狙擊,幾次突擊都沒有打破明軍防線。
他們憑借響箭獲知大致進展,知道不太順利,卻不知道困難到什麼地步。
明軍數量有多少?是誰在指揮?用什麼樣的戰術在頑抗?
這些答案不可能通過響箭傳遞,所以常進功也無法做出下一步的應變部署,隻能和左右幕僚對戰況進行猜測。
焦急地等了半個多時辰後,內灣終於派快船帶回詳細戰況:
造船廠、鑄炮廠等工廠已被明軍改造成簡易要塞,數千明軍精銳分散在各工廠和連接工廠的交通要道上,憑借青磚圍牆、沙袋、木欄杆、壕溝等防禦工事頑抗。
雖然每個工廠參與防守的士兵數量都不太多,但廠房緊挨在一起,互為犄角,清軍難以集中全部兵力在一個地方突破。
憑借防禦工事,擁有大量火器的明軍在對射中占了上風,帶隊的清軍軍官非死即傷。
清軍本以為進攻廠區的任務很輕鬆,沒帶重型攻城器械,拿這些簡易工事沒什麼好辦法,隻能暫時退回到岸邊休息。
“一條木柵欄……再加上一些沙袋、圍牆嗎?”
常進功感到有些頭疼,這麼簡陋的工事在正常情況下不可能阻止清軍的進攻,但今天並不是正常的陸戰,而是登陸作戰。
清軍沒有大炮、衝車、盾車的掩護,頂著明軍的遠程火力去搞破壞傷亡太大。
海岸邊光禿禿的,就是清軍想砍伐樹木,快速製造原始的衝撞器械都沒有材料。
除了利用器械外,采用集團衝鋒也是突破這種簡陋防線的辦法。
木柵欄組成的防線既無法提供太強的掩護效果,也經不起破壞,隻要明軍兵力不足,那清軍很快就能在防線上捅出幾個突破口。
不過依舊是因為登陸作戰,清軍想要在一處地方湊幾千士兵發動奇襲非常不容易——明軍站在圍牆上,有高度優勢,能將清軍部署看得一清二楚。
在清軍集結期間,明軍可以從其它位置抽調部隊過來,在柵欄後麵嚴陣以待——廠區內部都是鋪設平整的道路,熟悉地形的明軍兵力調動比灘塗野地裡的清軍快得多。
……
雖然下龍灣擁有大量工廠,但碼頭數量還是有限的,大部分清軍海船還得靠小船擺渡,才能將攻城器械卸上岸。
岸邊的清軍士兵喊著號子,齊心合力把沉重的衝車零件卸下小船,再從灘塗費力往上拖。
組裝成簡易衝車後,大批甲兵舉著一人高的盾牌,吃力地把它推過亂石灘,再次向明軍的防線攻去。
轟,轟!
清軍的幾輛衝車才靠近木柵欄,嚴啟俸就聽到一陣隆隆的炮聲。
發現清軍卸下攻城器械後,明軍就通過內部道路開始向這條防線集結,並且拖來了五六門三磅、六磅野戰炮。
他們守衛的可是鑄炮廠,什麼都可以少,炮肯定管夠。要不是怕把清軍嚇跑,分散在各條防線的野戰炮集中起來得有幾十門,一次性就能把這些衝車全報銷。
早在清軍裝配好衝車之前,明軍就已經把這五六門小炮妥善安置在陣地後方。緩緩推過來的衝車正是最好的靶子,它們向著木柵欄靠近的這一路上,明軍就用炮彈不停地招呼著它們。
沒有一輛車能夠靠近明軍的防線,很快簇擁在衝車邊的清兵大盾兵就被炮彈砸倒一地。
見到木柵欄後的明軍密密麻麻,比剛才多出了數倍後,失去衝車的清軍也沒有冒著炮火強行發起進攻的信心。
軍官帶著士兵退回海灘後,再次向旗艦發出求援信號。他們要求把軍艦上的火炮卸下幾門,送到岸上轟擊明軍的柵欄。
……
全麵搶灘登陸的命令發出後,栗養誌就一直緊張地觀察著各航道出入口,企圖發現明軍最後的反擊手段。
此時潮汕水師帶著四十餘船追擊敵寇,近百運兵船分散在海灣各處幫助陸師登陸,是清軍艦隊陣型最為鬆散,相互之間聯絡最為困難的時期。
栗養誌環顧四周,身邊的機動兵力僅剩廣州水師、高雷廉水師總計六十艘軍艦而已。
他和朱由榔打過交道,深知對方狡詐得像一隻狐狸,凶狠得像一頭豺狼,清軍在內灣廠區遭受的挫折印證了這一點。
上午能取得輝煌戰果隻是奇襲發揮了作用,打了明軍水師個措手不及。現在他們的陸師已經反應過來,還是相當不好對付的。
如果偽帝派還有未暴露的實力,派出一支強大的生力軍從群島殺出的話,那麼下龍灣附近一百六十餘艘艦船就會有些被動,陷入各自為戰的不利局麵。
“吳帥追擊敵艦不知道追得怎麼樣了,怎麼還不回來?”
見常進攻打算將軍艦駛入內灣,利用艦上的十二磅、十八磅炮直接轟擊明軍防線,栗養誌旁敲側擊地提醒了一句。
“吳六奇是平南王的心腹愛將,精通水戰,必無安全之虞。”常進功不以為然道:“偽帝水師主力已損失大半,我等隻需要把明軍的頑抗分子擊潰,把造船廠一燒,大功就算成了。潮汕水師能俘獲逃竄之敵固然甚好,無功而返也無傷大局。戰後,你我將功勞分他一些就是。”
“軍門所言甚是,隻是……若我們把戰船都駛入內灣,萬一……萬一偽帝還有另一支艦隊來援,把口子一堵……”
“明匪還有什麼艦船?嗯,不得不防。”
常進功再度用望遠鏡仔細觀察左右半島間的水道,在腦中模擬了一下,發現確實有值得憂慮之處。
水道太狹小了,假如……假如明軍還能湊出二三十艘戰船來援,而剛剛抵達的荷蘭艦隊又袖手旁觀的話,自己被堵在裡麵,還真不好出來。
慎重起見,他將主力軍艦一分為二,重新做了部署。
其中,廣州水師由常進功親自統領,繼續停留在東北航道入口處,防備一切突發情況。
高雷廉水師則在栗養誌帶領下向內灣靠近,一部分保護內外灣的出入口,和廣州水師形成犄角之勢。
這樣若是明軍可能存在的艦隊突然從群島中冒出,清軍仍然可以兩麵夾擊。
一部分裝有十八磅艦炮的大型戰艦則進入內灣,利用大口徑艦炮轟擊明軍的防禦工事。
十八磅炮的射程能達到兩、三裡,差不多能夠著廠區了。
喜歡鐵血殘明之南洋崛起請大家收藏:()鐵血殘明之南洋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