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有令,全速前進!”
陸順明扯著嗓子傳達大明天子的命令,一百多個荷蘭操帆水手在桅杆上來回攀爬,將納爾登號所有橫帆展開。
在海風吹拂下,上百條明軍戰船成線列隊形向獅子洋內部挺進,似乎對兩岸清軍毫不在意。
經過天後宮時,兩岸清軍火炮齊發,二三十顆炮彈向明軍艦隊襲來。
“一、二、三……十六。這邊是一、二……”
朱由榔站在指揮台上觀察敵情,用手指仔細數著兩岸冒起的硝煙數量。
每一道煙代表一門炮,北側的沙角炮台隻有十一門,天後宮附近的大角山炮台倒有十六門之多。
沙角開外水域還算寬,這兩個炮台距離江心遠,這個強度的火力對江心艦船不算致命,隻能起到向後方炮台預警的作用。
通過炮聲預警,後麵大、小虎山的清軍能提前半個時辰準備,白天黑夜都能用,比用烽火還要方便。
麵對兩處炮台襲擾,明軍立即用艦炮還擊,可惜江水顛簸,炮彈幾乎沒法命中低矮的炮台。
可惜幾百發炮彈中,隻有少數幾發命中。雖然沒法看清楚敵軍傷亡情況,不過估計一個也沒打死。
因為這些炮台正麵都是石塊,隻有正好從炮口穿過去才能擊斃敵軍——在一、兩海裡的遠距離下,這概率實在太低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倒是亂飛的炮彈打在炮台後麵的大角山上,滾下來也許會砸死個把人。
朱由榔觀察了好一會,下令其他艦船停止炮擊,不要浪費彈藥。
他看到這兩個炮台規模都比較小,也就能藏下兩、三百個清兵。
沙角炮台後麵是一大片沙地,可以派兵繞到後麵發起突襲,應該不會太難拿下;
大角山炮台就讓人很頭疼了,背靠陡峭的天後宮後山,隻能正麵強攻,沒法偷襲。
等明軍後隊穿過第一道防線,前隊已接近小虎山。山腳的清軍早有準備,對準來襲明軍就是一頓猛射。
朱由榔早就知道虎門是尚可喜重點打造的海防重地,卻沒想到火炮數量會那麼多,比情報所示多了兩、三倍。
在後世威遠、靖遠等炮台的位置,滾滾硝煙升起,鋪天蔽日的炮彈向江心襲來。數量之多,讓人望而生畏。
旗艦的幾個參謀官不斷清點著各炮台的火炮數量,同時在海圖中標下記號。
然而火炮實在太多了,在硝煙彌漫的情況下根本數不清。朱由榔粗略估計,最少得有一兩百門。
這麼強大的火力已不是木製戰船所能承受的,每一輪都有幾發炮彈命中明軍,造成大量傷亡。
這個場麵有點熟悉,很多水兵想起下龍灣狹長水道的海戰情形。
在那一次戰鬥中,明軍架設在兩岸的兩百多門艦載炮把荷蘭艦隊和吳六奇轟得屁滾尿流,最後不得不奪路而逃。
珠江口雖然江麵較寬,清軍沒法阻止明軍撤退,但一直被轟下去也不是辦法。
和對付大角、沙角炮台一樣,明軍艦載炮反擊的命中率很低,僥幸打中也隻是撓癢癢,沒有多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