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吧?”
張北海接過望遠鏡,順著馬如龍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發現尚可喜和達素的帥旗在一個小坡頂停止了移動。
一些清兵則在土坡周圍收集枯枝和石頭,似乎打算布置一些簡易陣地。隻是他們沒有趁手的工具,沒法快速挖掘壕溝,無論如何布置都會漏洞百出。
“尚可喜、達素二賊跑不動了,等陛下一到,他們插翅也難飛。”馬如龍做出了樂觀判斷。
張北海表示同意,然後連續下了好幾個命令。
“大夥兒穩住,先彆急著打。慢慢圍過去,莫讓賊人跑了!”
……
是夜,趕了一天路的一萬清兵終於越過西南湧,進入三水境內。
路上,到處蔓延的烽火,就好像一道道催命符,拚命鞭打著他們趕路。
主帥許爾顯收到平南王被明軍追擊,明軍主力棄船登岸前去合圍的消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然而他沒有任何辦法阻攔明軍的行動,隻能反複催促麾下快些,再快一些,以期早點與尚可喜彙合。
隻是他麾下將士換上與明軍一樣的燧發槍、手榴彈,卻沒有換上與明軍一樣的信仰。
在明軍當中,每一個輪訓的軍官都如士子一般,傾聽顧炎武、黃宗羲等大儒講學。
通過中低級軍官轉述,“國難當頭,匹夫有責”等易懂易記的名句在底層士兵中傳播。
底層士兵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熏陶,信仰在潛移默化中發芽。
明軍士兵願意忍受長途跋涉帶來疲憊,或者在困境時選擇拚命,並不光是因為高額軍餉,也不單為升官發財,還有那麼一點點救國救民的理想。
就在清軍還以分食利益維持忠誠,以嚴酷軍令維持士氣時,明軍已開始向一支有理想的軍隊蛻變。
在普通作戰時,兩者還分不出高下,但在日行百裡的馳援中,這種區彆就變得特彆明顯。
連續趕了上百裡路的清兵滿是怨言,低級軍官也在不斷催促下喪失耐心,開始陰奉陽違。
許爾顯知道這樣急行軍十分危險,然而他想不出什麼方法,可以日行百裡的同時,還能維持高昂的士氣。
“偽帝比我們趕得還急,他們的情況肯定更糟糕。”
抱著這樣的僥幸心理,許爾顯終於率先頭部隊靠近雲東海,隱約可以看到尚可喜發出的信號箭。
突然,前方樹林中傳來一陣喊殺聲。
“雲南王國衝在此,早降免死。”
“抱頭蹲下,交槍不殺!”
許爾顯大驚失色,而他身邊的軍官們則恐慌得雙腿發抖。
“王國衝?在雲南乾掉七八個總兵,外加三四個提督的猛將王國衝?”
看著身後趕了一天路的部隊稀稀拉拉,許爾顯沒有勇氣結陣抵禦,更沒勇氣留下來觀察對方到底有多少伏兵。
他調轉馬頭,大聲喊道:“前方有伏兵,撤退,撤退……”
喜歡鐵血殘明之南洋崛起請大家收藏:()鐵血殘明之南洋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