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激勵臣民,鼓舞士氣,朱由榔年前便頒下一道聖旨,要在元宵佳節當天舉行一次盛大慶典。
以往慶賀新年,一般會解除坊間宵禁,讓民間自行舉辦燈會或花會。
永曆二十一年的慶賀方式與眾不同,竟是一次軍隊巡禮。
根據報紙上刊登的布告,元宵節當天,將有數千禦林軍從正西門入城,沿著布政司前街穿過著整個城區,再由正東門出城。
巡禮過程約一個時辰,禦林軍將展示軍容和近期采購的新式裝備,廣州城的百姓若有興趣,可以在大街兩側駐足觀看。
這條新聞在城中引起熱議,並迅速傳播至下邊的縣鄉。
禦林軍曆來喜歡“耀武揚威”。早在廣州城還未收複前,水師戰船便多次結成艦隊,在香江海峽、白鵝潭等水域展示軍容。
有些消息靈通人士還知道,水師甚至在湖廣也照樣炫耀武力,將駐守武漢的綠營兵嚇得不輕。
不過,前幾次都是水師在炫耀,陸師巡禮還是第一次。
整個春節,廣州老百姓都在期待中度過。
元宵節前幾天,便有肇慶、韶州、惠州等地的外府鄉紳、富戶趕到省城,期待過一把眼癮。
隨後,廣州府治下十五縣的普通老百姓也陸續趕來,將廣州城內所有客棧擠得滿滿當當。
多年以後,還有不少客棧老板聲稱,他們一生都沒見過有那麼多人請求住店。
為了不讓百姓露宿街頭,很多客棧允許客人在大堂、回廊等地打地鋪。光三十文一位的地鋪錢,就讓客棧老板們數到手軟。
為了維持城內治安,數百名巡檢兵從各縣趕來支援,在所有巡捕和街口駐紮。僅在元宵前一天晚上,因醉酒鬨事而被抓捕的人就多達幾十個。
元宵節當天淩晨,布政司前街兩側便熱鬨非凡。提前占位置的百姓,引車賣漿的小販,維持秩序的官差,一起將大街兩側的步道擠滿。
如果不是前幾年清理六脈渠時,拆除過一批侵占街道的民宅或院牆,就連這十多萬人,估計都站不下。
臨近巡禮慶典前的半個時辰,布政司前街更是堵得人山人海。
其中,人最多的地方,要數布政司衙門前的一段街道。
兩側的民居住宅全都遭了殃。不少主家反複被敲門聲驚動,總有陌生人站在門外,客氣地詢問能不能花幾個銅板,請主人在屋頂或者牆頭讓出一小塊地方。
剛開始,隻是零零星星有人爬上屋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牆頭上也坐滿了人。不少讀書人放下斯文,把長袍紮一紮,挽起袖口爬上牆去。
最後,屋頂上甚至還出現了女眷,她們小心翼翼地把布單或者草紙墊在裙下,然後就開始快樂地四下張望。
半個廣州城的百姓都擠到一條街上,時不時爆發出一陣又一陣的喧嘩聲。圍觀的群眾中,不少人見過水師巡禮,他們不停爭論著,今天陸師官兵會以什麼樣的姿態出場。
而數千禦林軍也早早在西門外的臨時軍營集結,他們列好了隊伍,隻等時辰一到,便帶著身邊的槍炮穿過廣州城。
很快,時間來到辰時初刻,隨著十二聲禮炮響起,一隊隊整齊的士兵走出軍營,邁向正西門。
……
隱約的軍歌聲飄來,伴隨著鼓聲,在空氣中跌宕起伏。
“烽火四起戰鼓擂,”
“甲胄錚錚死如歸。”
“馳騁疆場誌未酬,”
“豪情揮灑滿沙場……”
“……”
“不染血袍誓不歸!”
這是戲曲《戰滇南》裡的唱詞,又在《下龍灣》一劇中再度出現。隨著兩個熱門戲曲反複傳唱,這首歌已被所有人熟知,還漸漸演變成大明軍歌。
此時軍歌雖還尚遠,卻像一顆火星飛濺入了火藥桶,使得布政司衙門前等待的人群轟然喧嚷起來。
在瞬間的激動過後,百姓們發現軍歌的聲音越來越大,漸漸有衝上雲霄之勢。
從正西門到廣州城中心的布政司衙門,有三裡之遙,什麼人能唱得那麼大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