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傳來的號角聲,正是漕運總督王誥船隊的軍號。
明代的南直隸一般設兩個巡撫,轄地大致以長江為界,江北設鳳陽巡撫,江南設應天巡撫。
江北的鳳陽巡撫常由漕運總督兼任,行署駐淮安府,全稱是“總督漕運兼提督軍務巡撫鳳陽等處兼管河道”。
所以王誥這個漕運總督同時也是鳳陽巡撫,一手抓漕糧命脈,一手握江北軍政,河防、軍務、政務儘在掌握,可謂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上為南直隸巡撫轄地圖,僅供參考)
當然,王誥履新漕運總督這個位置的時間也並不長。
他是嘉靖三十四年十一月上任的漕運總督,滿打滿算也才一個多月。
本來漕運總督這個職位,嚴嵩是想讓他的學生、時任浙江巡撫的胡宗憲接任的,但吏部尚書李默極力反對,並推舉了時任甘肅巡撫的王誥。
吏部尚書在選拔官員方麵有著重要的話語權,因此,最終是李默推薦的王誥坐上了漕運總督的位置。
於是李默、王誥與嚴黨之間“滋恨甚深”。
這也是杜延霖較為相信的王誥原因之一。
一方麵,王誥絕無可能是嚴黨,另一方麵,王誥是從千裡之外的甘肅巡撫位置上空降的漕運總督,與揚州盤根錯節的地方勢力毫無瓜葛。
而此刻,王誥親率精銳空降揚州城外,正是杜延霖整個棋局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棋!
揚州城裡,從知府到各衙主官,皆是嚴黨羽翼,已成鐵板一塊。
杜延霖單騎入揚州,他區區一個七品禦史,想要在擰成一股繩的揚州城內去查貪腐,無異於癡人說夢!
因此,杜延霖不得不兵行險招——他故意簽下那份要命的文書,給王茂才留下破綻,同時暗遣心腹老仆杜明,密見王誥,詳細稟報了自己的計劃。
而抓走何和頌、錢祿的那夥兒人,也正是王誥的親兵。
揚州民亂爆發,王誥按計果然擒獲煽動民變的何和頌與錢祿,與杜延霖所料並無差彆。
於是他按照約定南下準備駐蹕揚州。
其南下的主要目的就是以“鎮壓民變、徹查杜延霖這個禦史之死”的名義,暫時接管揚州軍政。
唯有如此,才能壓製住揚州城內的嚴黨勢力,杜延霖才有機會,在這張嚴絲合縫的利益巨網上,撕開一道破局的口子!
唯一略出杜延霖算計的,是王茂才竟喪心病狂到引倭寇登陸劫掠!
但這滔天罪行,反而給了王誥接管揚州一個更加不容置喙、名正言順的理由——剿倭!
錢啟運、王茂才之流,自以為機關算儘,布下天羅地網,正做著剿倭有功的黃粱美夢。
殊不知,他們早已入了杜延霖為他們結下的大網之中。
.....
“哪來的軍號聲?!”鹽場外圍的土坡上,王茂才猛地勒緊韁繩,聲音因驚疑而變調。
郭晟循聲望向碼頭方向,眯著眼睛:
“是碼頭那邊傳來的!這旗號...這號調...來的應該是漕運總督衙門的兵!”
“漕運總督衙門?!”王茂才的聲音陡然尖利起來:
“是王誥?他來揚州做什麼?!”
王誥與嚴黨是死對頭,這是人儘皆知的事情!
他此時率軍前來,絕非善類!
“王鹽台,錢府台!看看你們出的餿主意!”連素來粗豪的郭晟也慌了神,忍不住抱怨道。
“慌什麼!”錢啟運猛地一聲斷喝,聲音壓過坡下的慘叫與號角,帶著一種冷冰冰的瘋狂:
“天賜良機!王製台來得正好!”
他猛地拔出腰間佩劍,劍鋒直指下方肆虐的倭寇,厲聲咆哮,聲震四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