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周旭一直在戰地醫院幫忙。
有時候沒有采訪的時候,就幫著端茶倒水,或者是搬運物資。
晚上清閒了一點兒了,就開始寫報道,也會寫點最近的新思路……
周旭覺得,寫報道大多是讓部隊內的人看到,但是寫的如果是小說的話,便是全國上下的人都有機會一睹戰士們的英勇表現。
已經來了半個多月了。
晚上周旭睡在帳篷裡麵,趴在自己那張小桌子上麵寫小說……
月色零星,風吹得蕭瑟,外麵的忙碌聲音還在繼續。
醫院內部幾乎就是晝夜顛倒的忙,畢竟日夜都會送來戰士。
當然也會在遠處傳來槍聲和炮聲。
周旭在這裡待了幾天,慢慢適應了那些奇怪的突發聲音。
……
湖北恩施利川縣,鬱江公社。
郵遞員把信件遞給了周國平。
周國平拿著信件進屋子。
現在已經是三月了,距離那場硝煙已經開始了兩個多星期了。
裡麵的老母親張秋天,正拿著一捆毛線慢悠悠織毛衣。
手裡的動作不停。畢竟周旭現在已經成年了,又不會再長身體了,張秋天對於自己的兒子還是比較了解的,憑著感覺能織出來適合他的毛衣。
“有信來了?”
周國平點點頭,然後抽口煙繼續說道:“是最近才來的信,應該是過年之後的事情。”
周國平繼續拆著信件。
很快拿出來看。
“說的啥?”
“我給你讀……爸媽,我跟著部隊上前線了,不過不是最前線,我調去了文工團的部隊,配合慰問演出而已。”
“……”
那邊的張秋天愣了一會兒,有些懵的問了一句:“小旭在信裡麵說的什麼?”
周國平複述了一遍:“他說他上前線去了!”
“上前線?”張秋天看著天,更加的疑惑:“前線,哪裡的前線?”
“也就是南方的事情!”
開戰後,《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核心報紙成為主要信息發布渠道,每天以“新華社電訊”形式報道前線動態。
雖然這個小山村的消息比起來外麵慢一點,但是對於比較關心的人來說,還是能夠買到及時的報紙。
周國平就看到了不少的即時報紙,所以他對於這件事情比較了解。
“要是小旭有危險怎麼辦?”張秋天織毛衣的動作都停下來了。
“如果是後方的文藝兵的話,遇險的機率很小!”周國平安撫道:“再說了,這件事情我們也無能為力。”
“……”周母繼續織毛衣:“過兩天去廟裡拜拜。”
“隨便你……”
——
兩三天。
周旭寫完了一篇報道。
走到了門外,這裡停了一輛汽車,車上有兩位同誌坐著。
周旭敲開了通訊兵的車門。
裡麵的人梗著脖子問道:
“周旭同誌有事情嗎?”
“這是我上次寫得關於陳海生的報道,你們把稿紙帶回團報上麵發表吧!”周旭把自己寫的稿紙放在信封裡麵朝著兩位通訊兵遞過去。
“報道呀?給我吧!我給您帶去團部!”通訊兵對待周記者的態度十分的不錯。
通訊兵一把接過信件放在兜裡:“一定給您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