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廠坐落於山城第四區,也就是大坪一帶。
現在整個296廠上下喜氣洋洋一片。
在經過他們日夜努力之下,終於完成了莫辛納甘卡賓槍樣槍的試製,而且專家團隊對於這款步槍的評價還不錯。
再給他們一年左右的時間進行完善,這把槍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作為共和國第一款軍用製式步槍,被他們拿下。
這對於296廠來說可是莫大的榮耀。
然而就在這個喜氣洋洋之際,卻傳來了噩耗。
“什麼?取消步槍仿製項目?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明明都快造出來了,為什麼要取消了?”
296廠廠長無法接受這份來自兵工總局的行政命令。
這對於他們296廠來說不亞於一記當頭棒喝。
前來傳達命令的一名副局長欲言又止,但看到被這道命令大受打擊的296廠領導層,他還是選擇透露一小部分的內情,都是自己的同誌,並不違規。
“626廠已經成功研製出了一款非常先進的步槍,不出意外的話這把槍將會成為我軍的主力步槍。
等這款新槍完成了後續量產工藝後,你們296廠也將轉為生產這款新槍,可要提前做好準備。”
“非常先進的步槍?可626廠不是和我一樣研製共一個項目嗎?他們會研製出新式步槍呢?”
廠長難以接受這個結果,可他依舊想不明白為什麼突然就變成這樣了,一點風聲都沒有傳過來。
副局長臉色嚴肅道:“這就不是你應該關心的了,要謹記組織的保密條例。
反正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了。”
東北、沈陽城!
秦風已經解決國產AK步槍的量產工藝,隻需要等進口的鍍鉻槽就位。
他留下的鍍鉻工藝他們就能夠迅速掌握,並對AK47突擊步槍進行量產。
解決了626廠的問題後,秦風便來到了同在沈陽城的51廠。
子彈問題迫在眉睫,必須要儘快解決,才能讓上級不再顧慮新槍的量產問題。
秦風對於51廠的情況還是比較了解的。
因為他在60年代下放的時候,這個51廠他就待過一段時間。
51廠現在依舊還處於恢複生產階段,所以彈藥產量並不是很高。
在52年的時候,有了蘇熊穩定的鋼鐵和黃銅供應後,51廠的子彈年產量高達數千萬發,有一個月的產量甚至逼近到了一千萬。
而當時全國子彈總產量也才1.5億發。
51廠一個廠的子彈產量就逼近全國產量的一半,從這裡也可以看出51廠的實力還是相當不錯的。
畢竟是沈陽兵工總廠的第一分廠,底蘊擺在這裡。
“秦局,我們51廠現在可以量產各口徑子彈超一千萬發,各型炮彈十萬發。
要說困難也有很多。
現在擺在我們麵前的首要問題就是原材料黃銅不夠,這也極大的限製了我們的生產能力。
不然我們有把握將子彈的年產量提升到2000萬以上。”
跟秦風進行彙報的人正是51廠廠長劉國華。
和他所想的一樣,51廠遇到的首要問題反而不是設備,而是原材料。
龍國現在主要的問題就是地大、人口多,但資源少。
其中石油、銅礦等重要戰略資源匱乏問題尤為突出。
根據他重生之前的數據統計銅礦全球總儲量將將10億噸,而龍國銅礦的儲量卻僅占據世界銅礦儲量的4%,也就是四千萬噸左右。
而這4000萬噸當中僅有少部分正在挖掘,主要的大型銅礦依舊還深埋地底,並未被發現。
再加上龍國立國之後,西方對龍國進行嚴密的封鎖。
所以龍國根本無法從國外進口銅礦,而自家的銅礦又少,再加上銅資源又是重要的工業資源。
而黃銅恰恰又是生產子彈的主要資源,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
“帶我去子彈生產車間走走。”
接下來的三天,秦風走遍了整個51廠的子彈生產車間,對於51廠麵臨的問題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原材料隻是51廠麵臨眾多問題最嚴重的的一個。
其次就是子彈的合格率——根據統計綜合下來子彈的合格率僅有45%。
在前些年剛剛恢複生產的時候,這個問題更嚴重,子彈合格率僅有35%。
而導致這個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麵的原因。
其一就是設備老舊,維護不足。
其二是工人手藝不精,質檢體係混亂。
這個問題不止是51廠存在,626廠以及全國各地的國營工廠都存在這方麵問題。
總結下來就是工廠管理體係落後。
設備老舊的問題他暫時無法解決,而這個工廠管理體係他倒是有辦法。
不過這個問題還是先解決子彈問題之後再拿出來更加有說服力。
在臨時辦公室當中,秦風的桌麵上堆滿了圖紙。
而這一堆圖紙就是覆銅鋼子彈的量產工藝圖紙。
覆蓋了材料配方、工藝細節以及生產流程圖紙。
覆銅鋼子彈的原理就是在鋼帶的表麵覆蓋一層銅。
一顆子彈用到的銅僅有一顆黃銅子彈的十分之一不到,生產成本也僅有黃銅子彈的八分之一,而性能卻可以達到黃銅子彈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