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自流脈盈·海岸脈守
當大洋洲大自流盆地的晨霧掠過赤桉樹林時,林羽正站在一處乾涸的泉眼旁,指尖觸碰著龜裂的泥土。泥土縫隙裡還殘留著些許濕潤的痕跡,卻早已不見泉水湧出的跡象——便攜式水晶球碎片的屏幕上,靈氣純度數值停在38,能量波動像快要耗儘電量的燈泡,微弱得幾乎難以捕捉。
“這是大自流盆地的‘墨累達令流域’,曾經是澳大利亞地下暗河靈脈最充沛的區域,”當地靈脈保護組織的負責人莉婭指著遠處的灌溉農田,“為了種小麥和棉花,人們瘋狂抽取地下暗河水,現在暗河的水位比五十年前下降了30米,很多像這樣的泉眼徹底乾涸;依賴暗河水的澳大利亞肺魚,現在隻能在人工修建的蓄水池裡存活,赤桉樹林也因為缺水,成片成片地枯死。”
蘇瑤蹲下身,將地下水探測儀的探頭插入泉眼旁的泥土。屏幕上的水位數據顯示“地下水位埋深28米”,遠高於赤桉樹根係能觸及的10米範圍;土壤濕度檢測僅為8,低於赤桉樹生存所需的15。“過度抽水讓暗河靈脈‘脫水’,就像人長時間缺水會失去活力,”她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我們得先減少地下水開采量,修建‘靈脈回灌係統’補充暗河水,再補種耐乾旱的靈脈植物,幫助暗河脈盈。”
樂樂抱著從阿拉伯半島帶回來的小椰棗阿米娜送的,已曬乾保存),看著枯樹皮下新生的細芽,小聲說:“這些樹和泉眼一定很渴吧?我們快點把水還給它們,讓細芽長成大樹,讓肺魚能回到暗河裡遊。”
阿哲已經背著無人機走到了農田與樹林的交界處,他操控著無人機升空,鏡頭掃過墨累達令流域的全貌:“從航拍看,流域內有12處大型灌溉區,每年抽取的地下水量超過暗河自然補給量的2倍;有5片赤桉樹林枯死區,總麵積達到80平方公裡;地下暗河的主要補給區——東部的大分水嶺,也因為植被破壞,雨水下滲量減少。我先繪製‘地下水開采分布圖’和‘枯死林區圖’,標注出需要回灌的暗河支流。”
當天下午,林羽和莉婭一起拜訪了當地農業部門和水資源管理部門。麵對“暗河靈脈枯竭”的現狀,農業部門負責人一開始還辯解“灌溉是為了保障糧食安全”,直到林羽拿出一組對比數據——五十年前,墨累達令流域的農業產值中,生態友好型產業如生態旅遊、有機農業)占比30,現在僅占5;五十年前,流域內的生物多樣性指數為0.8滿分1),現在降至0.4,澳大利亞肺魚已被列為“瀕危物種”。
“暗河枯竭不僅會讓生態崩潰,最終也會讓農業失去根基,”林羽指著數據,“我們提出的‘靈脈回灌係統’,不是完全禁止抽水,而是通過‘雨季回灌+節水灌溉’,讓地下水開采量與補給量平衡。比如在雨季收集大分水嶺的雨水,通過滲透井回灌暗河;推廣滴灌技術,減少農田灌溉用水量,這樣既能保住農業,又能讓暗河靈脈慢慢恢複。”
水資源管理部門負責人表示,會立刻製定“地下水開采配額製度”,限製灌溉區的抽水量;農業部門則承諾,在三年內將滴灌技術的普及率從現在的30提高到80。最終,各方達成共識,一個月內啟動“自流脈盈行動”。
接下來的四十天,墨累達令流域變得忙碌起來。林羽和阿哲負責“靈脈回灌係統”的建設——他們在大分水嶺的雨水集水區,修建了10座小型水庫,水庫下方鋪設透水管道,連接著通向暗河支流的滲透井,雨季收集的雨水能通過管道和滲透井,緩慢滲入地下補充暗河;蘇瑤則帶著誌願者和農戶,在枯死的赤桉樹林區,補種耐乾旱的“靈脈赤桉幼苗”實驗室培育的耐旱品種)和“靈脈草本植物”如袋鼠草、針茅),這些植物的根係能幫助雨水下滲,還能減少土壤蒸發。
樂樂的任務是“流域小衛士”,她和當地的孩子們一起,在灌溉區周邊種植“靈脈固土植物”如金合歡幼苗)。孩子們教樂樂如何分辨金合歡幼苗:“葉子呈羽毛狀、莖稈帶小刺的就是,它的根能抓住土壤,還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幫農田和樹林留住水分。”
樂樂學得很認真,每種下一棵幼苗,都會在旁邊插一個用麥稈做的小標記,上麵寫著“請節約用水,保護暗河”,笑著說:“讓農戶伯伯看到標記,就會記得少抽點水,讓暗河快點變滿。”
三十天後,第一場雨季來臨,“靈脈回灌係統”首次投入使用。水庫收集的雨水順著管道流入滲透井,再緩慢滲入地下——地下水探測儀顯示,暗河水位在一周內上升了0.5米,雖然不多,卻是五十年間的第一次明顯上升。蘇瑤在補種的赤桉樹林區檢測發現,靈脈草本植物的成活率達到了75,土壤濕度也從8提高到了12,接近赤桉樹生長的臨界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更讓人驚喜的是,莉婭在一處人工蓄水池旁發現了幾條野生澳大利亞肺魚——它們順著雨後形成的小溪流,從蓄水池遊到了樹林邊緣,似乎在尋找回歸暗河的路徑。“肺魚在找暗河!它們知道水回來了!”莉婭激動地大喊,岸邊的誌願者和孩子們都圍過來看,樂樂還小心翼翼地往小溪裡倒了些清水,生怕水流斷了肺魚的路。
又過了十天,“地下水開采配額製度”開始執行,灌溉區的抽水量減少了40;滴灌技術在部分農田推廣後,每畝地的用水量減少了30。便攜式水晶球碎片顯示,墨累達令流域的靈氣純度從38升到了46,能量波動像重新充上電的燈泡,逐漸變得明亮起來,暗河靈脈的“活力”正在一點點恢複。
在離開大自流盆地前,眾人和當地農戶、孩子們一起,在回灌係統的水庫旁立了一塊用赤桉木製成的“脈盈碑”,上麵刻著“自流脈盈,水綠共生”八個大字,旁邊用英語和中文寫著對暗河靈脈的祝福。樂樂還把自己的麥稈小標記送給了當地孩子湯姆,約定明年雨季再來,看看肺魚有沒有回到暗河,看看赤桉幼苗有沒有長高。
“接下來我們要去歐洲的‘地中海沿岸脈區’,”在前往機場的路上,蘇瑤看著平板電腦上的資料,“那裡的海岸靈脈因為旅遊開發和海水侵蝕,出現了‘能量流失’的情況,靈脈海草床大片消失,依賴海草床生存的地中海鰻鱺數量銳減,連海岸的沙丘植被都因為遊客踩踏,成片枯死。”
經過兩天的飛行,他們終於抵達地中海沿岸的“科西嘉島”。當地靈脈保護組織的負責人馬可早已在海岸邊等候,他手裡拿著一把乾枯的海草:“這是去年從海岸邊的海草床采的,現在那片海草床已經消失了,隻剩下裸露的沙灘;遊客越來越多,沙灘上的靈脈沙丘植被如濱麥、沙棘)被踩得隻剩下根,海風一吹,沙丘就開始移動,快要把岸邊的小鎮淹沒了。”
林羽接過海草,葉片早已失去水分,一捏就碎:“海岸靈脈像‘三層防護網’——海草床保護海水生態,沙丘植被固定海岸,沙灘連接兩者,現在網破了,能量自然會流失,”他說,“我們得先修複海草床,種植靈脈海草;再用‘靈脈固沙柵’固定沙丘,補種沙丘植被,才能守住海岸脈。”
第二天一早,眾人跟著馬可走到海岸邊。曾經茂密的海草床區域,此刻隻剩下一片光禿禿的沙灘,海浪拍打著沙灘,卷起的泥沙讓海水變得渾濁;遠處的沙丘上,零星分布著幾株枯萎的濱麥,沙丘邊緣已經逼近小鎮的房屋。樂樂蹲在沙丘旁,看著沙粒從指縫間滑落,小聲說:“沙丘以前一定很穩定吧?海草床裡有很多小魚,沙丘上長滿了草,遊客能在沙灘上開心地玩。我們一定要把防護網補好。”
蘇瑤帶著團隊先對海草床區域進行檢測:海水溫度比十年前升高了1.2c,導致海草光合作用效率下降;沙灘上的遊客垃圾塑料、玻璃)汙染,讓海草種子難以發芽。她隨即製定方案:“先清理海草床區域的垃圾,投放‘靈脈海草種子包’用可降解材料包裹海草種子和營養基質);在沙丘上搭建‘靈脈固沙柵’用天然蘆葦編織,能減緩風速),補種耐鹽堿的靈脈沙丘植被。”
林羽和阿哲負責清理海草床垃圾——他們帶著誌願者,乘坐小船在近岸海域打撈塑料和玻璃碎片,用耙子清理沙灘上的殘留垃圾;馬可則帶著當地居民,在沙丘上搭建靈脈固沙柵,固沙柵呈“之”字形排列,能最大程度減緩海風對沙丘的侵蝕。
樂樂的任務是“海岸小園丁”,她和當地的孩子們一起,在固沙柵之間種植濱麥和沙棘幼苗。孩子們教樂樂如何在沙丘上種樹:“先挖一個半米深的坑,在坑底鋪一層海藻能保水),再把幼苗放進去,用濕沙埋好,這樣幼苗就能抵抗海風和乾旱了。”
三十天後,海草床區域的垃圾清理完畢,“靈脈海草種子包”全部投放完成;沙丘上的固沙柵搭建了5公裡,濱麥和沙棘幼苗的成活率達到了70。蘇瑤用水下攝像機觀測發現,部分海草種子已經發芽,長出了約5厘米長的幼苗;林羽則通過無人機監測看到,搭建固沙柵的沙丘,移動速度減緩了80,不再逼近岸邊小鎮。
更讓人驚喜的是,馬可在海草床附近發現了幾條地中海鰻鱺的幼魚,它們正圍繞著新生的海草幼苗遊動,顯然是被這片重新煥發生機的區域吸引而來。“鰻鱺回來了!海岸靈脈在恢複!”馬可激動地大喊,岸邊的居民和孩子們都歡呼起來,有人還拿出了自製的“海岸守護牌”,插在沙丘和海草床的交界處。
便攜式水晶球碎片顯示,科西嘉島海岸的靈氣純度從36升到了45,能量波動像重新拉緊的琴弦,開始有規律地跳動,海草床與沙丘植被之間的能量循環逐漸恢複。
在離開地中海沿岸前,眾人和當地居民、孩子們一起,在海岸邊立了一塊用火山岩製成的“脈守碑”,上麵刻著“海岸脈守,藍綠相融”八個大字,旁邊用法語和中文寫著對海岸靈脈的祝福。樂樂還把自己從大自流盆地帶來的袋鼠草種子,送給了當地孩子露西,笑著說:“讓袋鼠草和濱麥一起長大,幫我們守護這片美麗的海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飛機緩緩升空,林羽看著窗外湛藍的地中海和金黃的沙丘,心裡滿是感慨。從大自流盆地的“自流脈盈”到地中海沿岸的“海岸脈守”,每一條靈脈都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暗河滋養農田,海岸守護家園,破壞靈脈就是破壞自己的生存根基,修複靈脈則是在守護共同的未來。
“接下來我們要去北美洲的‘落基山脈溪流靈脈區’,”蘇瑤看著平板電腦上的資料,“那裡的溪流靈脈因為滑雪場開發和礦產開采,出現了‘能量汙染’的情況,靈脈虹鱒魚數量大幅減少,溪流周邊的針葉林也因為水質汙染,生長速度明顯放緩。”
樂樂靠在窗邊,手裡拿著露西送的貝殼地中海海灘撿的),笑著說:“不管是地下暗河、海岸,還是山間溪流,我都會和大家一起努力,保護每一條靈脈。因為我知道,每一條靈脈都是地球的‘生命紐帶’,隻要我們用心守護,這些紐帶就會永遠牢固,地球就會永遠充滿生機。”
阿哲坐在旁邊,看著樂樂堅定的樣子,笑著說:“我們會一直在一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會放棄。守護靈脈從來不是‘一個人的戰鬥’,而是‘一群人的堅守’——從農戶到孩子,從研究員到誌願者,每一個為靈脈付出的人,都是地球的守護者。這份堅守,會像靈脈的能量一樣,永遠傳遞下去,支撐著我們把家園變得更好。”
飛機朝著北美洲的方向飛去,舷窗外的陽光透過雲層,灑在盆地、海岸和海洋上,像靈脈的光芒在流轉。林羽知道,靈脈守護的旅程還遠未結束,還有無數受損的靈脈等待修複,還有無數未知的靈脈等待發現。但他始終相信,隻要有像蘇瑤、樂樂、阿哲這樣的夥伴,有全世界熱愛自然、敬畏生命的人,就一定能讓每一條靈脈都重新煥發生機,讓地球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水域,都能永遠保持著綠色與活力。這是刻在每一個靈脈守護者心中的信念,也是他們願意用一生去踐行的承諾。
喜歡八音盒裡的世界請大家收藏:()八音盒裡的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