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加個點!
劉毅這一陣喜意過去之後,才發現他們這一大幫子人還站在外麵,他趕緊連道失禮,請何秩入內就坐。
何秩也不以為忤,笑嗬嗬地跟著進了營帳,待到兩人分彆坐定,他開始問起何秩的事情,畢竟按理說,何秩應該會借此機會回到雒陽才對。
“景逸兄,不知為何是如此任命?青州黃巾不可小覷,雖然青州兵堅甲利,但無良將,且州內形勢複雜,剿滅黃巾殊為不易。”劉毅直接把心中疑惑問了出來,就差說,老弟你這是啥情況?這不是個好位置!
何秩苦笑一聲,說道“伯父認為我本次主動擊賊表現很好,磨礪頗有成效,可以擔當大任,將我留在青州。”
劉毅聽了不禁有些無語,他這是幫了何秩還是坑了他?
他琢磨了一下,雖然對於何秩本人而言,這個位置不是他想要的,但是對於他劉毅來說,有何秩在青州,有很多事情都方便許多。
“那景逸兄今後是何打算?”
何秩一臉的愁苦,“伯父隻是給了統帥調度青州兵事之權,已發公文要求青州各郡國配合後勤輜重,並未調撥一兵一卒,現在手上隻有親衛千人。”
這明擺著就是個坑了,說起來好聽,統帥一州兵事,但是現在青州還在朝廷手上的才多少?
青州有六個郡國,濟南、樂安、平原、北海、東萊、齊。這六個郡國中,實際受到朝廷控製的,隻有小半個北海國,小半個東萊郡,加上平原國、齊國。
算起來,青州屬於官方的還不到一半,所以何進的這個安排應該是不安好心的。
“這些郡國的士兵不是那麼好調動的,現在應以募兵為主,手上先有實力才會有話語權。這些郡國兵力不一定會給多少,但是後勤問題應該是不大。”
劉毅考慮了一下,給了一個保守的建議。
雖然給了名義上的調度之權,但是彆人聽不聽還要看情況,好在現在黃巾剛爆發,還沒施行州牧製度,州刺史、郡國的郡守、國相對中央還有畏懼之心,應該不會做得太過。
何秩扶額沉思良久,而後緩緩說道“宏遠言之有理,吾亦是作此想,吾將前往齊國募兵,還望得宏遠相助,吾欲以宏遠為彆部司馬,負責北海國事宜。”
彆部司馬,又可以叫做彆營司馬,職權是可以獨統一營,可以理解為一支部隊的分隊,偏師。
這下劉毅就明白了何秩的意思,看樣子,何秩親自前來,不隻是為了告訴他最新的任命,也是來求助的。
……還裝樣子思考半天,這家夥肯定是一早就想好了的!
北海國算是何秩的基本盤,北海相能力差,比較慫,何秩的二代身份在這裡比較吃得開,他覺得交給劉毅看著才放心,否則萬一去齊國募兵回來一看,剩下的小半北海也丟了,那估計要氣吐血。
不過這事情對劉毅來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他本來就像要在平壽縣募兵,然後主動出擊攻打周圍的黃巾,現在既然何秩有這個想法,還可以順便幫助何秩。
關鍵是,有人承擔後勤!
如果隻是他自己一縣之力,能養得起多少士兵?平壽縣不到兩萬戶,近十萬人,理論上最多募兵五千。
可是實際上呢?根本就不可能!
劉毅他自己也是從小兵做起,知道每個士兵要耗費的錢糧是多少,每個士兵耗糧每年約22石,合4220錢,衣物每年耗費3400錢,每人每年軍餉約8000錢。
這加起來就是每人每年耗費錢。注意,這還是不算兵器甲胄的。要是沒弓沒馬沒盾,僅是每人配備一把普通鋼刀,600錢,劄甲一套,6400錢,那就是每人錢。
而平壽縣的賦稅是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