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加個點!
劉毅每天在保持日常訓練之餘,每兩天會留出一個時辰,讓這些士卒們用於蹴鞠娛樂。
今年剩餘時間不多,他並不打算搞什麼比賽,隻是讓他們熟悉規則玩法,打算等到明年再正式進行足球比賽。
就這樣邊休息邊鍛煉過了有一個月,各方麵的兵員物資已經彙集到了安丘、都昌兩縣,劉毅感覺準備已足,決定乘著冬前,發動攻勢。
經過一番調度調整後,都昌兵力有五千五百,其中步卒五千,騎兵五百。安丘兵力四千五,步卒三千,騎兵一千五,劉毅手頭上絕大部分兵力都已經彙集在了這兩處。
劉毅傳書太史慈,令他率軍進攻夷安,而他自己則率軍進攻昌安。
一路行軍近十日,在距離昌安還有三日路程的時候,一名風塵仆仆的騎士正向著劉毅大隊策馬奔馳。
而劉毅此時正牽著馬,走在隊列的最前方。跟在他後麵的是他的親衛以及四百同樣牽馬步行的騎兵,另外有一百輕騎兵被他五人一組,分成二十隊作為偵騎散了出去。
在沒有作戰任務的時候,騎兵都是很愛惜馬力的,基本都是在牽馬步行,現在又沒有馬蹄鐵,縱馬奔馳次數多了就很容易把馬給跑廢了。
更何況,這些馬都已經被蘊養了半年多,更是金貴。
所謂的戰馬蘊養,就是主人每日用自身的真氣,幫戰馬緩緩洗髓伐脈,提升戰馬的負重和耐力等身體素質,這種事情聽起來很美好,實際上費時費力,還很容易功虧一簣。
畢竟在戰場上,戰馬的折損率還是蠻高的,折腿的、失蹄的、受傷的,光這幾場仗打下來,何秩留給他的預備戰馬就被他用的七七八八了。
所以,正常情況下隻會對具裝的戰馬進行蘊養,因為蘊養戰馬想要見效動輒以年計算,而輕騎兵的戰馬折損率比較高,蘊養起來性價比較低。
畢竟這可是要耗費蘊養人大量的時間,有這個時間蘊養一匹很容易廢掉的戰馬,還不如多鍛煉鍛煉,提升自己。
具裝戰馬則不同,有馬甲防禦,不容易被刀槍箭矢所傷,折損率要比輕騎兵的戰馬低上不少。
而且從必要性上來講,重騎兵戰馬比輕騎兵戰馬更需要高負重和和高耐力,萬一到了敵陣中馬力耗儘,戰友都出去了就自己沒衝不出去,豈不是丟了性命?
所以重騎兵往往會願意花時間乾這事。
還有武將也會做這種事,好的戰馬對於武將來說也不亞於第二條性命。
就和人的天賦分三六九等一樣,戰馬對於蘊養真氣的吸收率也不儘相同,劉毅現在的坐騎就是他特意請相馬人挑出來的,已經被他蘊養了大半年。
雖然蘊養時間差不多,但是明顯感覺要比他手下重騎兵的戰馬要強上一籌。
他忽然想到了第一名馬赤兔,僅僅從五百匹中挑出來的戰馬就比普通戰馬強了一籌,那赤兔的天賦得強到什麼程度?
要知道赤兔可是少見的能夠留名正史的馬,所謂青史留名,這可是很多人都混不到的待遇。
不過赤兔之所以名氣這麼響,或許也同蘊養他的人有關,以呂布的修為,估計不需要花多少時間就能把赤兔喂飽。
劉毅正饞著赤兔,忽然看到遠遠一騎直奔隊伍而來,看衣著形製,應該是他派出去的偵騎。
那騎卒在二十丈外便滾鞍下馬,他知道,這是警戒距離,如果他還繼續策馬向前衝,迎接他的將是劉司馬親衛的雷霆一擊。
兩名親衛從劉毅身後上前詢問,沒多久,他們就帶著那騎卒來到劉毅麵前。
“秉司馬,屬下一日前抵近昌安城偵察,發現昌安城門大開,便壯著膽子進了城,後偵得城中黃巾在三日前大肆搶掠一番後帶著全部庫存糧秣,棄城而走。”
什麼?
黃巾搶掠一番後棄城而走?
而且三天前就這麼乾了?
劉毅一下子有些懵。
這黃巾怎麼不按套路出牌?他這大隊還在路上呢,黃巾就自己跑了?
而且按照時間來推算,很可能黃巾賊剛得到他要進攻昌安的消息就開始搶掠,搶完了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