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加個點!
劉毅大步走到北海國輿圖的桌案前,招呼太史慈過來。
“子義你看,安平、營陵、壯武,下墨四城為丄形分布。”
他手指在輿圖上劃過,同時說道
“我製定了呈現一個丄字的攻擊路線,我們帶十六名親衛,先在兩日內抵達丄的,安平,將其攻下。”
“隨後兩日內抵達丄下方中間的營陵,拿下營陵之後,便兵分兩路,我帶八人突擊右側的壯武,你帶八人拿下左側的下墨!”
“七日!”
劉毅用力一按輿圖。
“七日內,拿下黃巾全部四城!”
嘶!
太史慈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七日!
十八人,七日,破四城!
他光想一想就感覺熱血沸騰,劉毅的這個計劃如果真的能成,揚名於世都是輕的,說不定都能青史留名!
本來他覺得劉毅的辦法毫無可行性,現在他越琢磨越覺得這事完全有機會做成。
太史慈一想到這就忍不住激動得渾身發抖。
劉明廷對他說的那句話,他印象非常深刻。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他一直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
那麼什麼才能算是“不世之功?”
七日四城肯定不能算,畢竟這種事情雖然史上不多,但是也不少,聞風而降的情況下日破一城都有可能。
但是如果加個前綴,十八人的話,那就是肯定是不世之功!
太史慈忍不住雙拳緊握,這事情要是乾成了,後有沒有來者他不知道,前無古人是一定的!
這事,乾了!
太史慈激動了半晌後猛然想起了一個問題,他心中一驚,連忙追問劉毅。
“明廷,可是我們把黃巾趕出城也守不住啊,等我們離開去下一個城池,那些黃巾回身又把城池給攻下怎麼辦?”
不錯,到底是太史慈,這種情況下都沒有被衝昏頭腦。
劉毅聽到太史慈的追問忍不住暗暗讚歎。
他向太史慈解釋道,“要想防止黃巾返回攻城,需要三策並行。第一,讓其或是傷亡慘重,四散而逃,無法組織起足夠的人手。”
“第二,讓其無法知道我們的虛實,不敢生出回攻之念。第三,後續部署兵力,減少城池空虛的時間。”
劉毅三策說完,對著太史慈問道,“若是三策得以成功,當能保城池在我們離開之後無虞,子義以為然否?”
太史慈聞言點點頭,確實,要是被人打了個死傷慘重,又不知道敵方虛實,換做是他肯定也不敢還想著回頭反擊,肯定是要有多遠跑多遠的。
但問題是,在加了個他們人手有限的情況下,似乎要同時做到這幾點,很難。
太史慈琢磨了一番,他和劉明廷同時出手,確實可以將一縣的黃巾擊潰,但是也隻是擊潰而已,對方又不是傻子,看到打不過肯定會跑,他們又隻有十八人,分身乏術,根本就追殺不了多少。
而且按照明廷所說,很可能還沒打他們就跑了,這樣追都不好追,死傷慘重自然是不可能。
既然沒有死傷慘重,對方很有可能會心生疑惑,大概率會派人回來偵查,那麼虛實自然也就被黃巾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