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加個點!
什麼!
表我為北海相?
劉毅聞言腦中一炸,整個人都有些恍惚。
一千石和兩千石是一道大坎,尤其是郡守郡相,雖然名義上還受到各州刺史部的監督,但是那並非直屬上級,郡的直接上級就是朝廷。
他深吸一口氣。
冷靜,冷靜!
劉毅將那口氣長長的吐出,緩緩回過神來。
激動過後智商回歸,他發現自己還是太稚嫩了,被李賀一句話就亂了心緒。他現在冷靜下來之後仔細一想,這句話其實根本代表不了什麼,充其量隻是說明他被李賀激賞而已。
表他為北海相,說白了就是李賀向朝廷正式上奏表,推薦他為北海相。但是李賀的推薦隻是代表了他個人的態度,朝廷同不同意又是另外一碼事了。
現在不像十年後,再過幾年亂世到來,隨便哪個諸侯都可以表某某做某某官,然後也不管漢廷是否同意就徑自派人上任去了,比如劉毅前世曆史上青州就出現同時有幾個州牧刺史的搞笑情況。
這幾個州牧刺史都是不同的諸侯表朝廷後直接派去搶地盤的,其實這些人都沒有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那時候各地諸侯要自己任命什麼官員都會去“表”一下,意思是告訴朝廷,我通知你了,認不認可那是你自己的事,我管不著。
但那是以後。
現如今朝廷權威猶在,被奏表的官員隻有被朝廷任命才作數,沒有朝廷認可是沒人買賬的。
而且若是被舉薦的人出了問題,上奏表的官員也會被追究責任。因為上表者是“舉主”,薦人不明也會受到懲罰。
所以劉毅這時候反應了過來。
這應該隻是李賀示好的一個表現而已,用不著太激動。
誰知道他剛這樣來寬慰自己,李賀的下一句話就又把他的心給提了起來。
“宏遠,如非絕大的變故,此次當能成功,你且安心等待便是。”
!?
這麼囂張麼?
朝廷是你家開的?你說能成就能成?
劉毅沒有說話,甚至也沒有急著表態,他決定先穩一穩,好好捋一下思路。
李賀這短短的兩句話當中蘊含的信息量極大,他要梳理一下,以免說錯話。
劉毅揣摩了一下他話中的味道,這兩句話連在一起,基本上就是在明說,“我敢肯定北海國相這個位置就是你的了”。
雖然李賀還加了一個保留條件“絕大變故”,但是加了和沒加其實是沒啥區彆的。
因為這隻是一種話不說死的習慣而已,很多大人物都會有說話給自己留一線餘地的習慣。李賀敢提前把這事情說出來,就說明在他心目中這件事的把握是極大的,起碼能有九成五以上。
“基本沒問題”,“不出意外是可以的”,“如果順利能達到”。這種類似的話前世他聽過十次中都不見得有一次會沒完成。
那麼問題來了,李賀自己也隻是國相而已,他憑什麼有這個底氣說他舉薦的國相就一定能成?
如果換做是說表一個縣令,劉毅不會有這種疑問,因為現在的潛規則,一郡主官舉薦治下官吏,如果沒有明確的原因朝廷通常都是會采納的。
但是兩千石的郡國相可不一樣,如果隨便哪個郡太守上個表就能指定其他人接自己的位置,那早就亂了套了,那麼世家就不會那麼值錢了。
所以,肯定有什麼重要的東西李賀沒有說出來。
劉毅本在胡亂猜測著李賀這麼有底氣的緣由,他突然又想到一個問題,心中猛然一驚。
何進!
他截殺何進使者的事情,李賀是知道的,難道在何進的阻撓下還能保證這次表舉必成?還是李賀壓根就沒想起來還有這一檔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