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行了不到一刻鐘,劉毅就見到了前方有一個車隊正在迤邐而行,遠遠望去,這個車隊由四個部分組成。
三十名騎士前凸一小段距離組成前導,二十名騎士拱衛著一輛裝飾精致豪華的封閉式四輪馬車位於中段,三十名騎士看護著十餘輛滿載著大箱子的貨車緊隨其後,而隊伍的最末端,則是在二十名騎士護衛下的兩輛與前麵一樣的四輪馬車。
劉毅回頭望了一眼依稀可見的雒陽城牆,勾了勾嘴角,隨後他一個加速,趕上了位於車隊最前方的李房。
“宣直,情況如何?”
李房早就注意到了從後方追上來的劉毅,他在馬上欠了欠身,權且當做行禮,隨後對劉毅說道,“府君,並未發生什麼,不過蔡公此前說等府君回來後想見府君。”
劉毅點點頭,表示自己已經知曉。
馬車以及多出來的騎士都是他和何秩借的,為的就是護衛蔡邕蔡琰以及蔡邕那十幾大車的書籍。
蔡邕父女就在前麵那輛豪華馬車中,而隊伍最後麵的兩輛同樣的馬車裡麵是空的,既是掩護,也是備用。
現在馬車的質量又不怎麼樣,雒陽到北海路途不短,萬一路上壞個車軲轆,也得有個替換的不是。
劉毅對蔡邕要找他一點都不意外,老人家年紀大了,此次又被他忽悠著下了這麼重要的決定,即便他前幾日已經說的非常清楚,但是現在眼見著出了雒陽城,蔡邕再找他增強增強信心也可以理解。
他舉起右手一個虛揮,將整個車隊叫停,接著便翻身下馬,把韁繩遞給李房,隨後大步來到那豪華馬車邊,輕輕叩了叩車廂側麵的鏤空雕花小車窗,揚聲說道,“毅聞蔡公相邀,應召而來。”
“宏遠,上車詳談。”老帥哥的聲音從裡麵傳了出來。
劉毅得了許可之後便繞到車前,推開廂門彎腰入內。
剛一進車廂,劉毅便見到車廂中有一個矮案,而坐在矮案後軟墊上老帥哥蔡邕向他攤了做個請的動作,“宏遠,坐。”
劉毅先是下意識的瞄了一眼安靜坐在老帥哥身側的小蔡琰,隨後便按照禮儀和蔡邕對案而坐。
“宏遠之前所言可堪書寫的蔡侯紙,已經在北海試製成功?還有那所謂的雕版印刷……”
蔡邕一見到劉毅坐定,就迫不及待的發問。
果然
劉毅聞言對蔡邕拱了拱手,輕笑一聲,“可堪書寫的蔡侯紙確實已經製成,蔡公到了北海一試便知。”
“至於雕版印刷,若非蔡公亦是覺得此法可行,又豈會同意隨我去北海?”
劉毅用來前些天勾引蔡邕的釣餌就是可以批量製造的蔡侯紙以及雕版印刷。
因為劉毅知道蔡邕喜歡著書,後世更有《獨斷》等作品流傳,所以他就針對蔡邕這一點設了個餌。
凡是愛寫書的人,幾乎都會控製不住自己的想把作品給分享出去,就算是那些自知寫的差的,寧願被噴個狗血淋頭,也樂此不疲的要分享出來,更遑論蔡邕這種認為自己的作品極好的。
所以劉毅就針對這一方麵給蔡邕下了個餌,先用“推進大漢文化產業發展,開拓大漢兒郎民智”這種大帽子給蔡邕戴上,再用裸的利益糊臉。
“一旦試驗成功,就先印製蔡公的作品。”
到了蔡邕這個年紀,既不圖財,又不圖色,除了牽掛子女之外,唯一所圖的就是身後名。
蔡邕在士林文壇的地位已經是頂尖的那一波,但是就缺了那麼一點點,沒能更進一步。
這一點點,正是少了個眾人皆知的作品!
而他的這個建議,正中蔡邕軟肋。
劉毅倒是不怕他說出這個思路後蔡邕會撇開他單乾,先不說蔡邕不是這樣的人,就算蔡邕利欲熏心,旁邊也有盧植作為見證,而且光有雕版印刷,沒有他這改良過的蔡侯紙,就像有槍沒子彈一樣,就是個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