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加個點!
“令功曹,命你留守劇縣協助陳主簿,巡查不法,若有作奸犯科者,嚴懲不貸。”劉毅在安排了陳登之後緊接著對令書說道。
陳登畢竟才投入到麾下不久,劉毅雖然信任陳登,但如果就這樣毫無防備的就把整個老巢都托付到他一人身上卻不是為上之道。
而令書雖然不是曆史名臣,可能力卻是有目共睹,所以劉毅就讓令書留守劇縣,將行政權和監察權分離,既是輔助,也是製約。
劉毅也不怕陳登猜到他的意圖,畢竟這是個主官的正常操作。
令書聞言心中一動,他稍加思索就想明白了劉毅的意圖,旋即便大步離席,走到中央,躬身道“令書必不負府君所托。”
劉毅微微頷首,也沒多說什麼“快快請起毋需多禮”之類的話,而是直接揮手示意令書返回入坐。
私下裡可以隨和些,但是在這種嚴肅的正式場合,還是需要擺架子,明尊卑的。
劉毅等了幾息,直到令書回到案後就坐,方才繼續說道
“令,金曹掾糜竺、五官掾孫乾負責大軍糧秣輜重運轉事宜,糜竺為主,孫乾為輔,務必使齊國、平原國糧秣供應順暢,大軍輜重無虞!”
糜竺、孫乾包括劉備關羽,雖然都是習武之人,但現在都算文官。
因為漢朝不像後世,此時根本沒有嚴格的文武區分,更不存在什麼文武鄙視鏈,很多人都是在文武職之間反複橫跳。
就好比盧植,先做的文職侍中、尚書,後又轉職成武官中郎將,乾了一段時間之後又變成了文官尚書。
糜竺和孫乾略一對視,便同時起身應命。
經過了大半年的相處,糜竺和孫乾兩人也算是相互比較熟悉,都對另一方的能力表示認可,所以對劉毅的這個安排沒有絲毫的異議。
讓這兩個人來負責後勤,是劉毅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沒有什麼人比他倆更適合做這個。
對於古代戰爭,駐在城內還稍微好些,如果是野外紮營對峙,軍糧晚上一天,主帥就會心慌慌,晚送五天,軍隊就會斷糧。
若是晚送十天
那就可以不用送了。
送來乾嘛呢?
人早就沒了。
不是被打敗了,就是人跑光了!
而糜竺是從一縣商隊做起,經過一番激烈的競爭才坐上的糜家族長之位,有著非常豐富的基層物流運轉經驗。
劉毅覺著,沒有人會比糜竺更清楚該“用多少民夫、花多少時間才能把固定分量的糧秣送達指定地點”。
讓糜竺來擔任後勤官,他也許不能保證每次都能準時送達,但一定會是時間誤差最小的那個。
至於孫乾
這家夥是派來幫助糜竺乾協調工作的。
雖然按照朝廷的詔命,他作為統領青州剿匪事宜的騎都尉是有權讓青州各郡縣有糧出糧有人出人的。
但是詔命歸詔命,如果那幾個郡相鐵了心不配合,有的是繞開詔命拖延甚至搗蛋的法子,這時候就需要孫乾這個外交達人登場了。
有孫忽悠在,完全可以把齊國和平原國陽奉陰違不肯出糧出力的概率降到最低。
在糜竺和孫乾兩人領命之後,劉毅沒有急著立即宣布下一個任命,反而先看向了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