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加個點!
三日後,寅時四刻。
天剛蒙蒙亮,太陽都還沒有露出地平線,在漢朝,這一段時間又稱為“平旦“,意思是日與地齊平,將出之未出。
劉毅著一身戎裝,直奔蔡邕的住所。
他倒不怕打擾了蔡邕休息,因為蔡老帥哥一般在寅時初就起了,這是老帥哥在雒陽為官之時養成的習慣。
“蔡公,毅出征在即,特來辭行。”劉毅見到蔡邕之後也沒廢話,直接開門見山。
蔡老帥哥微微頷首,他看著麵前劉毅,心中暗暗歎息,“可惜了一個好苗子”
這幾個月相處下來,蔡邕發現劉毅學習能力很強,對他所教授的文章典籍很快就能理解,不僅理解,還能做到融會貫通和以前教授過的知識結合起來,舉一而反三。
他原本以為劉毅隻是在修煉和兵事上極有天賦,而對於學問則是天賦一般,所以才在如此年紀隻是初通文墨。
至於盧植的所謂的家庭原因等說辭,蔡邕一開始隻是以為是盧植因看好劉毅而為他挽尊的說法。
但到了此時,蔡邕甚至覺的,劉毅在文事上的天賦更在兵事之上,若劉毅從小就能得名師教導,必能成為一代大儒。
如果不是心知到了劉毅這種境界已然無法再改修靈台,他說不定都會勸劉毅散去丹田真氣,棄武從文。
雖然無法讓劉毅從文,但是出於愛才之心,蔡邕漸漸的沒有把教授劉毅當成是一個交易,而是把劉毅當半個弟子來看待。
若是讓劉毅知道蔡邕的想法,恐怕會睡著了都會笑醒。
這實在是個天大的誤會。
劉毅自家人知自家事,他的文學天賦其實很一般,若是真的如蔡邕想的那樣有天資,怎麼可能前世隻上了個普通一本?
蔡邕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誤會,完全是因為劉毅所采用的學習方法太過先進,領先了漢朝近兩千年。
什麼三天記憶法、聯想類比法、交錯回憶法等等這些後世已經爛大街的學習方法,放在漢代完全就是降維打擊。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一個剛高考完的普通學生穿越到了漢代,隻要給他條件和機會去學習,雖然不能和那些妖孽比,但肯定要比絕大多數的古人強上一個檔次。
而劉毅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在蔡邕眼裡他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完全就是妖孽級彆的。
開玩笑,一個沒有修過靈台真氣的人,記憶力和記憶效率居然比得上乾元境文士,這不是妖孽是什麼?
但劉毅表現的越好,蔡邕就越感到可惜,他雖然不是劉毅集團的成員,但是劉毅有什麼事也沒瞞著他,所以在三日前劉毅來上課的時候就告訴過蔡邕,不日就要出征,因此他對劉毅前來道彆並不意外。
劉毅本來想著道彆完就走,可是沒想到蔡邕在輕歎一口氣之後說道,“宏遠,你且稍待片刻。”
說完,蔡邕就轉身進了內院。
嗯?
劉毅心中一動,突然感到有些緊張。
不多時,老帥哥就又折返了回來,手上還拿了一個護符一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