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加個點!
“半渡而擊”同樣是淮陰侯韓信的經典戰例之一,韓信就是用的這個計策把龍且給錘死的。
“半渡而擊我等是亦知曉,可這變相之言何解?”
眾人都是知道什麼叫半渡而擊的,不過也就僅限於聽說過這故事,至於這計策之中包涵的戰略意圖自然是不會有人去講解剖析給他們聽。
這個年頭知識是很貴的。
其實就連英武青年也不曾有人同他細致講解過,他也不過是靠著天資聰穎自悟的罷了。
不過也正因如此,他並不覺得自己的理解有多值錢,所以就很自然的開口講解“半渡而擊重在分割殲敵,令其首尾不接,行列混亂,而如今……”他一指城外的黃巾,“蛾賊便是如此。”
眾人順著一看,可不正是如此麼!
此時漢騎鑿穿了黃巾隊列之後已經在另一側調頭完畢,重新擺出了衝鋒的陣型,可不知為何卻沒有立即發起進攻。
但不重要。
因為現在的黃巾賊寇壓根就不需要彆人打,自己就已經亂成了一團。
那些營外的黃巾士卒全都拚命的往營門方向擠,其中練出了真氣的什長率長之流或許是見營門處人太多覺得擠不過去,便索性避開人群跑到營欄邊,接著毫光一閃,將手中的刀劍用力鑿在營欄的木柵上,然後直接借力攀爬。
而那些最普通的黃巾士卒就沒那這種能耐了,他們隻能拚命推搡著前麵的人,想要早點回到大營裡去。
但人實在是太多了!
營門雖甚至夠十車並行,可也不足以讓三四萬人一股腦的湧進去,落在最後麵的士卒眼看著漢騎即將再次衝鋒,瞬間就急了。
怎麼可能不急呢?
這些最底層的士卒實力雖然差了點,但不代表人就傻,他們很清楚,如果被身後的漢騎給突過來,那必死無疑。
現在彆說出來個像樣子的將領組織抵抗,就連那些屯長率長都跑光了,拿什麼來抵擋那劉宏遠?
所以還是趁著那些漢軍騎兵們還未攻過來的時候逃回大營才是正經……那些騎兵總不至於衝擊營寨罷!
想到這裡,這些士卒推搡的時候又暗暗加了幾分力氣。
這麼多人拚命推擠,又沒個人維持紀律,很自然的便出現了事故。
一名稍有些瘦弱的黃巾士卒被擠了個踉蹌,他腳下一滑,一下子趴在了身前那名士卒的背上。原本這也沒什麼,可偏偏在他要扶著身前士卒的肩膀起身之時,前麵的士卒卻順著人流向前邁了一步……
這下可就出了問題。
這瘦弱士卒右手扶了個空,恰好又被人在背後用力一推,瞬間便撲倒在地。
若是在平時,這根本就是個無足輕重的小事,麻溜的爬起來,拍拍身上泥土便可,頂多再發生點口角啥的,不會更嚴重了。
然而現在不同……
他身後的士卒雖然很想要停步,可卻被更後方不知狀況的人推擠著,身不由己的踩了上去!
連這個想要停步的士卒都迫不得已踩踏了上去,更遑論其身後被遮擋了視線壓根就不知道發生了人,所以後麵的人也跟著踩上去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