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和教練劉峽據理力爭之後,便放棄了400米兼項的計劃,全力主攻200米項目。
結果還是沒能避開“氣胸”這個命運的玩笑,職業生涯進入了前途未卜的迷霧中。
對於陽耀祖來說,他的未來或許尚有一絲“生機”。
但文浩知道,正如報道的標題裡所說的,中國田徑的的確確折戟了一員猛將.
不過,一刻也沒有為陽耀祖的落幕而感到傷心,因為立刻趕到戰場的是——蘇炳天!
萬裡高空上,文浩靠在座椅上閉目養神。
截止目前,世界男子100米項目積分排名前二的阿薩法·鮑威爾、泰森·蓋伊,都還未開啟自己的2007賽季首秀。
奧比克維魯參加了幾場室內比賽,但他的前程能力不佳,隻跑出了6秒64的賽季最好成績,放到中國甚至都排不進前三。
肖恩·克勞福德在2月份的時候,參加了悉尼的testraa係列賽,跑出了10秒16的成績,曾一度是今年的世界最好成績)保持者。
4月6日,德克薩斯州的奧斯汀田徑賽上,美國“小將”沃爾特·迪克斯跑出了10秒05+0.1)的成績刷新個人pb,並將收入囊中。
就在昨日下午,在確定了出行事宜規劃、確定了文浩近期的訓練狀態後,競管中心的領導們給他製定了上、中、下三條指示。
“上”是追平或打破9秒91的亞洲紀錄,此為理想中的最高期待;
“中”是跑進10秒大關,此為合理性的努力目標;
“下”是超過當前10秒06世界最好成績,此為實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雖然在賽前被上級領導施以期待或是製定要求這件事,在第一時間確實會感到不爽,但如果連這點心理承受能力都沒有,那也沒必要當競技體育運動員了。
而且這三條指示,其實還是挺合理的,反正文浩自己心裡也是這樣的想法。
從12月下旬開啟冬訓至現在,也足足過了五個半月了,他的各項身體屬性已經比去年有了相當大的進步,如果連10秒06的都刷新不了,還是回家洗洗睡吧
看看屬性麵板。
——
姓名:文浩
年齡:18歲1988.05.08)
職業:田徑短跑)運動員
力量:88→89
耐力:89
速度:87→88
體能:90
柔韌:88→89
反應:92
潛能值:11.6——
又經曆了兩個月的春訓,雖然這段時間內他的訓練強度略微降低了一些,更多的是在摳技術細節。
但【力量】【速度】【柔韌】這三個屬性,還是都分彆提升了1點,如今六大屬性的平均值已經來到了89.5。
這樣的麵板屬性值,能夠跑出怎麼樣的極限成績,文浩自己也不是特彆清楚。
訓練中都是采取手記時,誤差很大,偶爾會掐出快得嚇人的成績,文浩也隻是一笑了之。
訓練的成績隻能當參考,比賽裡若是跑不出來,說什麼狀態沒調整好、天氣不太行、跑道太垃圾、對手影響我聽槍、觀眾太吵了統統都隻是借口罷了。
真正的強者,永遠無懼風雨的挑戰!
5月4日下午,中國田徑隊一行人來到了大阪長居陸上競技場。
這座足以容納47816名觀眾的體育場,最早曾在1964年的冬京奧運會上舉行足球5、6位淘汰賽,也是2001年東亞運動會的主場館,2002年的日韓世界杯也承辦了三場賽事。
除此之外,這裡也將是今年大阪國際田聯世界錦標賽的比賽場地,因此中國田徑隊才會派出足足17名運動員至此參賽,為的就是讓國內的種子選手們提前適應場地。
來到長居陸上競技場後,劉翔顯得有些興奮。
不過這樣很好理解,因為自2001年的東亞運動會開始,這座體育場就成為了他的“福地”。
2001年5月24日,劉翔以13秒42的成績奪得生涯首個洲際冠軍。
2004年5月8日,劉翔以13秒06的成績打破亞洲紀錄奪冠。
2005年5月7日,劉翔跑出13秒12的成績摘得冠軍。
2006年5月6日,劉翔跑出13秒22的成績奪冠。
在這座體育場上,劉翔已經連續贏得了三屆“大阪大獎賽”的冠軍,所有人都在期待他能實現四連冠,所有人也都在期待著有人能夠在此將他擊敗!
“翔哥,壓力山大不?”
“壓力?開玩笑,我辛辛苦苦改技術憋了這麼久,早就想把大招給放出來了。有壓力的不是我,而是我的對手好吧?”
“好好好,所以能破世界紀錄嗎?”
“額這個嘛.再說,再說。”
一番玩笑後,文浩放棄了繼續調戲劉翔的打算,同接力隊的兄弟們一起開始了熱身。
參賽名單自4月20日公布的那天,其實溫、梁、蘇三人就已經到達燕京,與文浩彙合進行接力訓練了。
時間還是比較倉促的,不過好在他們這個陣容就是廣東隊的班底,梁佳宏和蘇炳天在廣東隊內,目前擔任的就是第二棒和第三棒。
唯一有區彆的,就是溫永義在廣東隊內擔任第四棒,不過這並不是什麼問題,因為他在國家隊本就是擔任第一棒來著,很快就能適應下來。
剛開始和蘇炳天進行三四棒磨合的時候,文浩還有點不太習慣。
因為之前在國家隊裡,不管是陽耀祖還是龐桂賓,他們倆的身高都比蘇炳天要高了不少,一時間接棒的技術動作習慣還真有點難改。
不過磨合了兩三天之後,文浩就發現和蘇炳天配合起來,好像還挺舒服的。
蘇炳天的技術特點是啟動快、加速快,他的極速能力相較於同水平選手來說一點不差,就是速耐方麵確實不太行。
但較矮的身高也意味著他的身體重心更低,在彎道上能夠比高個子運動員具備更穩定的常態發揮。
這一點是文浩之前沒有想到的,因為前世國內田徑愛好者的主流觀點,就是蘇炳天的技術特征並不適合跑第三棒,反而第一棒才是最適合他的。
從極端前程型跑法出發分析,這個觀點的確很有道理,不過前世蘇炳天長期坐鎮第三棒的原因很多,不是隻言片語就能講清楚的。
反正經過一周的磨合之後,文浩是真的對蘇炳天改觀了。
針對蘇炳天的技術特點,文浩特意采取了相對保守的步點,以確保自己不會因為啟動太快,而與後程速耐能力較差的他順利完成交接。
交接技術方麵,由於蘇炳天的身高較矮,因此文浩便發現自己無需像之前那樣往後伸直了手去接棒。
而是可以把手自然伸在與髖齊平的高度,讓蘇炳天采用上挑式與自己完成交接。
因為這次隻是臨時的國家接力隊,所以溫永義的教練黃啖煒乾脆就沒有來湊熱鬨,而黎慶最近也花了大功夫在胡愷和章培萌身上,所以接力隊的事務就全權交給了元國強負責。
對於文浩拉著蘇炳天一起嘗試上挑式技術這件事,元國強不僅沒有阻止,反而很高興趣地跟著他們一起研究了起來。
黎慶手裡有不少霓虹接力隊的訓練、比賽資料,元國強就把這些資料給要了過來,一邊帶著隊員們進行接力訓練,一邊研究上挑式接力技術。
不過元國強並不敢貿然地讓溫永義和梁佳宏也采用上挑式技術,尤其是目前來說,溫永義暫時是坐穩了國家接力隊第一棒的,如果未來胡愷回歸的話,那是繼續用上挑式還是下壓式呢?
所以上挑式技術,僅局限於蘇炳天和文浩的三四棒交接使用,就當是做個小實驗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