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送外賣!
武德九年四月,玄武門之變,李二郎乾掉了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奪取了皇位繼承權。
之後李淵傳位給李二郎的詔書,便下達到了益州。
竇軌接到詔書後,卻故意將其藏匿了起來。
當時益州的行台尚書韋雲起、郭行方兩人,與竇軌關係一向不合,而且這二人皆是追隨前太子李建成的,竇軌便打算機除掉這二人。
於是竇軌便借口行台尚書韋雲起謀反,直接命人將其抓起砍了腦袋。
而郭行方得知此事後,立刻倉皇逃出了益州。
竇軌命人追殺,不過最終也沒有能夠追上,讓郭行方逃回了長安城,找到了李二郎告禦狀。
竇軌此舉,可謂是膽大包天到了極點。
韋雲起身為行台尚書,朝堂大佬,居然被他直接抓起來殺了。
而且韋雲起可不是普通人,他可是李淵拜上開府儀同三司,陽城縣公,正二品的朝堂大佬,論品級比竇軌這位從二品的大都督,還高上一級。
如此朝堂高官,就這樣不經審判,不明不白的被竇軌砍了腦袋,這件事會在長安城中引起多大的波瀾,可想而知。
不過曆史上,竇軌卻是啥事也沒有。
畢竟竇軌可是李二郎的舅舅,而且韋雲起又是太子李建成的人。
竇軌如此做,說不定正中了李二郎的下懷。
不過竇軌雖然表麵沒有受到懲罰,但很快就被召回了長安,之後便被打發去了洛州當都督,也算是懲罰吧。
畢竟益州大都督是從二品的職官,而洛州都督僅僅是正三品的職官。
宮保琢磨著,竇軌今日跑來王珪府上,說不定就是因為此事。
雖然竇軌在曆史上,並未受到李二郎的責罰。
但竇軌不教而誅,殺的還是朝堂的正二品大佬,很顯然,這件事情被逃走的郭行方捅到朝堂上後,群臣必然不會善罷甘休。
尤其像魏征這般,原來也是李建成屬官之人,未必不會兔死狐悲。
恐怕竇軌也是得到了長安城中什麼不利於他的消息,今日才會貿然登門,而且態度還那般曖昧。
宮保這麼一琢磨,便覺得此事八九不離,就是如此了。
但宮保卻也覺得奇怪,王珪雖然幾年後會發跡,但畢竟現在隻是一名正五品的縣令而已。
竇軌這位大都督,此時跑來找王珪,有用嗎?
後世許多人以為王珪姓王,又是大唐宰相,便以為他是五姓七望之一,太原王氏的族人。
其實王珪並非出身太原王氏,他若真是太原王氏的族人,李二郎也不可能放心讓他做到侍中的位置上。
對於五姓七望,李二郎可是相當提防與戒備的。
既然王珪並非出身五姓七望,又不是朝堂高官,竇軌此時跑來找王珪,卻又是為了哪般?
旋即,宮保便就想到,王珪雖然如今官身不顯,但卻屬於“上麵有人”。
不提王珪這老頭,祖孫幾代為官,門生故舊遍地,光是如今朝中幾位大佬,與王珪的關係就很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