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北往事!
蜀北這個城市,除了傳統的熱鬨和美麗,當然也存在一些遺留的民風民俗。
比如,和很多現代城市和鄉村麵臨的問題一樣。因為人口流失,老齡化問題加劇,城鎮化建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問題也出現在這個城市。
蜀北鄉村,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留守兒童,或者是缺位成長,當然也不可避免也有許多越位撫育。
當然,這並不是蜀北獨有的問題,而是整個時代所要麵臨的困境。
蜀北因為處於大山深處,相對於沿海那些城市,因為地形限製,經濟建設整體起步比較晚。
越來越多的人們為了創造更好的生存條件,他們背井離鄉,離開自己的熟悉的鄉村和親人,成為“農民工”,也有更多的兒童成為了留守兒童或者是留守老人。
這對於需要父母關愛的那些孩子們來說,這種缺位的關愛卻是致命的,有可能會造成一輩子沒法彌補的心靈傷害。
為人父母者,哪裡不願意把最好的東西送給自己的孩子?可是世間哪裡會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就普通我小時候那樣,因為父母離開的那幾年,雖然有爺爺奶奶的疼愛,但是依然還是有很多遺憾。
那時候,我常常想,要是那幾年我父母沒有離開我,一切又會是怎麼?
但是,永遠沒有如果。
如果我媽當年沒有那般東躲西藏,我妹妹或許就會像我弟弟那樣,成為一個冰冷的死嬰。許多年過去了,我依然記得我媽和爺爺說起弟弟的那種遺憾。
雖然我們家沒有那種幾個兄弟住在一起的煩心日子,但是小時候,家裡的爭吵卻也是不斷。
到了現在,我也總算是明白了當年大人們的那些無奈。
我爸媽常說,爺爺奶奶太溺愛我了。
爺爺奶奶常說,他們不疼我誰,疼我?
如今我家幼子出生了,一家三代住在一百平米左右的房子裡,我也感受到了曾經的那種無奈。
親情不可缺,但是越位的疼愛卻並不是越多越好。
因為見過太多的熊孩子惹人心煩,自小,我便對長女要求嚴格。
曾經,我也因為孩子聽話懂事而無比開心,但是到了如今,我卻感受到當初自己的嚴格失去了什麼。
我常常回想過去,總覺得自己在為人父母方麵,失敗的一塌塗地。
長女出生的時候,那時候我是最開心的,因為她是我生命的延續,也是我們未來的希望。
後來養育孩子的艱辛和生活中的各種困難,覺得時常守候的親情,並不能給孩子帶來美好的生活,沒有麵包,又哪有溫飽?
在她九個月的時候,我便離開了她,去了外地。回來的時候她已經快2歲了,此後,我便帶著她一起生活。
生活艱辛不易,聚少離多,居無定所,生活中時常麵臨各種爭吵。孩子也還小,那時候的我還年輕,並沒有什麼耐心。孩子做錯了事幾次不改,我常常對她也是一頓吵罵,所以孩子非常怕我。
再後來,家裡的日子要好了很多,我們也定居下來,但是孩子挨過打罵,卻也怕了我。
很多次,我在她的作文之中看到有關於父母的描寫,她的作文中一般都是爸爸慈愛,媽媽嚴格。
她在作文中,袒露心聲,雖然明白媽媽對她的疼愛之心,卻也開始畏懼了我,害怕被我知道她犯了錯誤。
很多次我也曾暗自後悔,但是看到全家的寵溺無邊,沒有底線。我隻得又扮演起了嚴母的角色。
漸漸地,因為孩子大了,也能明辨是非,我也改變了當初的那種嚴格的要求,開始和她講理由講道理。
很多次,我也想著好好彌補自己的錯誤,做一個疼愛孩子的慈母,我也開始慢慢地改變自己,但是奈何總是被人一次次提起嚴厲的過去。
那些年,我覺得我自己都成了孩子厭惡的過街老鼠,也堅定了二孩的心思。
伴隨著幼子的出生,家裡也從原來的三口之家,變成多口之家,孩子的一點點成長也將自己那顆冰冷的心一點點暖和起來。
逢年過節,來往的親戚朋友也多了不少,也多了幾分熱鬨。
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因為幾代人的習慣不同,觀念的碰撞,總是讓人精疲力儘,也讓我對生活失去了熱情,覺得自己早已經死去了一般。
自己也常常會在育兒方麵麵對各種苦惱。
長女已經10歲了,前些年,為了鍛煉她獨立的人格,我就常常讓她一個人睡覺,平常她也沒有什麼異常。
但是一家人居住在一起以後,她總是習慣爸爸庇護,也習慣奶奶的庇護,九歲了也不願意和爸爸分床。這個冬天,卻又開始躲進奶奶的被窩。
我女兒也不知什麼時候養成了晚上開燈睡覺的習慣,這在以前不曾有過。前幾天,孩子奶奶在小區後麵幾百米的墓碑旁看見幾個人拿著紙錢,那天晚上,孩子奶奶說,讓孩子和她睡幾晚,結果一睡就是好長一段時間。後來小姑子也回家呆了很長一段時間,長女又鑽進小姑子的被窩。
人無貪念,無懼鬼神!我特彆不能理解那種捕風捉影的恐懼感。
消費觀念的不同,有時候也是一種疲憊。
前幾天,我家長女學校組織運動會,晚上老師要求準備白鞋子,我記得家裡還有一雙,原本準備看看先前買的鞋子還能不能穿,反正也不常穿,今年錢也有點緊。
結果一放學,孩子奶奶和姑姑二話不說便帶著孩子買了一雙鞋子。女兒還用她姑姑賬號買了一個40元左右的本子,我準備問她買的是什麼東西,什麼用途,是給小夥伴們送的生日禮物還是自己用的?結果孩子姑姑直接就說不準看那是孩子的秘密。
那一刻內心卻也是十分失落的卻也是彷徨的,我覺得自己就是路人甲,對於孩子的一切,感覺我自己就是一個旁觀者,甚至對於這個家,我甚至都有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
長女也剛剛才滿十歲,我該以怎樣的心態去麵對她?怎樣引導她不成熟的心態和行為?
我不知道,也很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