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琛比文帝,已經是極高的認可。
李琛有些木訥地笑笑道“我也做不好什麼,不像晉王兄,做什麼事都遊刃有餘、超群絕倫。”
“那是自然。”李策簡單地認可,不再說彆的話。
過了一會兒,李琛忽然感懷道“我們以後,會是什麼樣啊。”
兄弟二人站在高聳的圜丘前,看工匠打樁、鋪石板,一層一層,鋪出皇帝拜謁天地、祭祀祖先的道路。
隋文帝和唐太宗、高宗皇帝,都曾經踩在這條步道上,履行他們身為帝王的使命。
那麼以後呢?
等皇帝駕崩,誰來走這條路?
是晉王李璋嗎?
而他們兩個,將和萬千臣民一起,站在圜丘下,叩拜新君。
他們的命運將握在新君手中,生生死死,都在對方一念之間。
李琛知道李策在想什麼。
李策也知道,李琛剛才的話,多半是試探。
試探他如何揣測皇帝的心意,試探他對晉王李璋的看法,試探他將要走什麼樣的路。
李策並不覺得自己被人猜疑或者冒犯。
他此時身上暖烘烘的。
羊湯的滋味還留在唇齒間,那位策馬而來的姑娘,才剛剛離去。
他的心很平靜。
無論是莊嚴肅穆的圜丘,還是腦海中群臣跪拜在這裡的景象,都不能在他心中,掀起片刻波瀾。
“魏王兄,”良久後,李策才回答道,“等我成婚後,會求父皇恩準一小塊地方,果腹即可。我帶著王妃離京就藩,去過自由自在的日子。到時候父皇母後這裡,就請兄長代為儘孝。”
他的神情很真誠,語氣和緩,就如同天下所有拜托兄長照顧父母的人那樣,充滿了兄弟間的情分。
不知道李琛有沒有信。
他隻是微微動容,繼而很慢地點頭道“你放心,京中……有我。”
一連幾日,監修圜丘的工作都很枯燥。
李琛事事儘心,就連禮部的圖紙,都拿在手裡時不時看上一眼。
李策這才發現,李琛是懂圖紙的,並且他能夠使用“準”“繩”“規”“矩”等工具。就算他用步子丈量土地,也常常能量得精準。
李琛甚至發現了禮部的一處錯漏,把搭建的高棚,向東挪了半尺,照準南階。
看來他並不隻會些針灸推拿之法。
李策也懂圖紙,那是因為皇陵幾乎每年都要修繕,他不光要看懂圖紙,還要懂得那些機關暗道怎麼修建。
閒來無事時,李策也曾經站在圜丘頂,向下仔細看。
如果……
如果有人故意引導皇帝,讓他和李琛來修圜丘,借機動手。
那麼會發生什麼事,讓他們受到責罰呢?
這空曠之處,這四周無法設伏的地方,陷阱會在哪裡?
李策目光沉沉,感覺長安城的每一寸土地下,都蟄伏著不安分的巨獸。
嗚咽嘶鳴,隨時都想從地底跳出來,致人死地。
他負手而立,忽然見到遠處官道上,來了一隊僧侶。
他們來做什麼?
李策看向李琛,而李琛同樣若有所思,眉心微蹙。
……
注應讀者要求,再理人物關係
1大皇子,肅王李瓏,已經因為事敗被幽禁;
2二皇子,嫡子,晉王李璋,側妃是原禁軍統領閻季德的女兒;
3三皇子,齊王李璉,因為打架燒了酒樓,被責罰去守陵;
4四皇子,魏王李琛,母族貴重,妻子嚴霜序;
5五皇子,趙王李璟,皇後次子,妻子崔錦兒,出身博陵崔氏;
6九皇子,楚王李策,母妃順嬪。
目前其他皇子還不重要,其實我覺得出場的人挺少的,應該能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