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劍神係統,我在異界已無敵!
“可是我們該前往哪座王朝的京都?”寧升察覺到問題所在,停下腳步轉頭看向其餘三人詢問道。
三人並無考慮過這個問題,經寧升一提醒,個個露出茫然表情,顯然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若不然早就會提出了。如今的四人駐足原地,麵麵相覷,無一人心中有答案。
斯坦啟本就不擅思考,原地坐下。
牧晴緊皺眉頭,“莫不然我們就先去所在的東王朝的京都?”
“可為期隻有十天……”
十天時間,如果選錯了目的地,大概率會與通關線索失之交臂。因此選對京都成了當下最重要之事。
伊乙道“既然杜大人並未明言前往哪座京都,興許是四大王朝的京都皆可?或許每座的京都找到的線索並不一樣,但我相信一定是殊途同歸的。”
寧升沉吟片刻,覺得伊乙這番話說的在理,毅然道“既然如此,那便向著東王朝京都方向出發吧!”
三天時間轉瞬即逝,一行四人距離京城越來越近,心弦也被其牽引得時起時伏,尤其是那份期待,簡直呼之欲出。不單是可以找到通關的線索,更多的是能夠見到其餘試煉者。自從進入第二層秘境之後,四人就從未見過任何試煉者。
為何四人能夠集合,全靠寧升在其識海烙下魂印,這才能夠憑借冥冥之中的感應找到彼此。
夜幕降臨,陳渡橋散發著淡淡白芒,猶如夜明珠,在黑夜之中格外顯眼。其橫跨的河流並不大,隻有三四丈寬,任何一位修士都可輕易跨過,顯然這座橋並不是為了修士而準備。
這座陳渡橋下的小河很有來頭,據說是一條走江化蛟失敗的大蛇臨死前掙紮而開辟出來的。百裡外的廣裟江水順著大蛇逃竄雷劫的軌跡被注入到這條小河之中,以至於此地人傑地靈,從先前的荒無人煙,到如今能夠擁有“魚米之鄉”的美稱。
“幾位是外鄉人吧?”一位身形佝僂的老婆婆笑問四人道“最近許多人經過這陳渡橋,都是前往京城,幾位想必也不例外……趕路許久,肚子可有些餓了?來老太婆家裡吃些飯菜再走?”
寧升猶豫,怎會有人熱情好客到隨便見幾位陌生人便邀請進家中做客?難道這老奶奶不怕遇見壞人?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這位老太本身就不是好人!
老太看出一行人的猶豫,笑嗬嗬道“你們一定認為我不懷好意對吧?”
寧升也不隱瞞,點頭坦然道“如您所說……”
老太說道“看公子你是個讀書人,想必讀過‘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而今我們陳渡縣便是這聖人口中的大同之地了。”
前一世寧升讀到《大同篇》時,總會在腦中憧憬大同社會究竟是怎樣的,幻想有朝一日能夠親眼一睹大同社會。而今眼前便擺著一個圓夢的機會,寧升不想放棄。
老太和煦笑道“幾位若是不信,大可以站在村口遠遠觀望一番。”
老太司空見慣,指著陳渡橋道“站在這座陳渡橋之上,便可一睹整個村莊的全貌。”
陳渡橋所處地勢並不高,按站高看遠之理,並不能洞悉村莊全貌,顯然老太這番話並不符合常理。但寧升竟然選擇相信,闊步走上陳渡橋,頓時便被眼前的景象震驚。
遠處的梯田被寧升儘收眼底,一層一層往上堆疊的梯田展露出青蔥的墨綠色,種植水稻的田麵倒映著天空的藍,田間則是一片綠色,那是自然的芳香。青綠交織間,令人忍不住心向往之,想要像正在田間勞作的農夫們一樣彎腰插秧。
遠處的重巒疊嶂與這梯田構成一副頗有層次的圖畫,便是當代最好的畫家也難以用手中畫筆將眼前這一副絕美景象記錄下來。
牧晴見寧升看得出神,以為是受到老太的蠱惑,但她並未感受到有任何幻術波動,便猜想絕對是這座陳渡橋搗的鬼,想要上前一探究竟,卻見寧升收回目光,走下陳渡橋。
“果真如您所說,站在陳渡橋上真的能將整座村莊景象儘收眼底。”寧升眼中充滿向往,沒了猜忌,態度自然顯得謙恭,對老太尤為敬重。
老太早已習慣,“不僅是我,我爹娘在陳渡縣活了一輩子也解釋不了為何站在陳渡橋上能夠一睹村莊全貌,明明這地勢並不高啊……既然想不通,索性整座村莊的居民都不想了,隻將這件事當做一件祖訓,代代流傳下來。”
寧升好奇問道“這座村子叫什麼名?”
老太有些猶豫,似乎這村子的名字有些難以啟齒,但終究還是長舒一口氣,解惑道“太監村。”
“太監村?”寧升忍不住臉皮一抽,顯然沒想到坐落在山間的這座村子竟然有個這樣的名字,旋即又心生好奇,問道“這村子為何要叫太監村?難不成……”